树立“六种意识”是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根本途径
第一,参政党意识。由于参政议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第一要务,因此增强参政党意识是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政治基础。参政党政党意识的关键与实质在于参政党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这就有必要从中共统战工作的“十六字”方针中来理解和认识。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参政党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长期共存”,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做出的科学论断。它既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前提条件,也是这一政党制度追求的目标。“长期共存”的意义完整地表达了广义的参政议政所包含的内容,但关键是“互相监督”,其要义在于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这是“十六字”方针的核心价值所在,但前提条件是参政党必须开展参政议政工作,特别是在民主监督方面要有所作为,否则参政党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其实,参政党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跳出“历史兴衰周期律”的自主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完善、自我修正、永葆青春活力的迫切需要。因此,参政党要牢固树立参政党意识,在促进民主进程、中国共产党自我完善和自我修正上狠下功夫。这既符合参政党的身份,更是民进的“名”中之义。至于“肝胆相照”,就是要求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真诚相见,亲如手足,做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诤友。“荣辱与共”,说的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是政治命运共同体,要共担责任,中国共产党的成绩中有参政党的一份贡献,中国共产党的失误也有参政党的一份责任。参政党要有这样的胸襟、气度和担当。
第二,民主意识。民主,既是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民主党派的政治初心。我们要努力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民主党派领袖特别是民进创始人的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民主党派,顾名思义就是以追求民主政治为宗旨的政党。因此,民主可谓是民主党派的生命之源,是民主党派革命传统的原点与归宿。但遗憾的是,我们对过去先辈们的民主精神没有高度重视,没有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革命传统,更缺少新形势下与时俱进的民主精神,主要表现在:民进内部民主气氛不够浓厚,民主形式不够丰富,民主实效不够显著等诸多问题上;外部则存在未能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不力等弊病上。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增强民主党派的民主意识,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倡导民主党派要重新学习民主,学习民主党派先辈们的民主精神,了解民主政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含义及其与西方民主的区别。只有深入了解当今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和各国民主政治的优秀成果及反面教训,从中借鉴其经验,举一反三,才能使我们更加自觉地投身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之中,投身到参政议政职能的发挥之中。
第三,学习意识。关于学习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3年3月中央党校的讲话中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虽是针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说的,但对参政党成员也是完全适用的,因为参政议政必须与执政相匹配才能发挥其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这就给我们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要想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就必须加强学习。除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上述讲话中提出的学习内容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五点:一是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是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政治基础;二是学习党和政府近期相关的重要文件,了解其工作方针和政策,才能确保参政议政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方向,才能抓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个参政议政工作的关键;三是要以“立足本职、关心本地、胸怀全国、放眼世界”的态度关心时政,使参政议政工作有宽阔的视野;四是平时阅读报刊、书籍,观看电视时注意有关信息和知识的积累,做有心人,以备参政议政时参考使用;五是围绕调研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因为有时参政议政的议题并非一定是你熟悉的领域,这就需要针对议题突击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如能坚持多方面的学习,就能够不断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把握能力,增长参政议政工作的才干,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参政议政的议题。
第四,创新意识。任何事情想做好,就必须努力创新,参政议政工作也是如此。一是观念创新。要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破除“左”的思想束缚,打破悲观的论调和无所作为的思想;二是参政议政议题内容的创新。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从现实中、从群众的反映中发现问题,然后紧紧抓住问题、研究问题,或者从新的视角去挖掘过去老议题中的新问题,开拓出新的内涵,并不断加以深化。例如,民进苏州市委多年来围绕江南水乡环境污染与治理的问题写出了多份集体提案和大会发言材料,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集体提案也多次被列为重点提案和优秀提案;三是参政议政方法的创新。做任何事情方法很重要,它决定着所做事情的质量、成效乃至成败,参政议政也是这样,这包括从选择议题、调研到文本的形成诸方面方法的创新。
第五,前瞻意识。作为民主党派成员从事参政议政工作就是要以敏锐的眼光和思辨能力,从大局出发,高瞻远瞩;就是要有前瞻性,超前谋划,未雨绸缪,善于发现人之未见,敢于讲出人之未言。这就有一个正确对待“冷”和“热”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公众当下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但也不能忽视一些具有前瞻性、目前看似有点“冷”的问题。“冷”的问题有可能是难点问题,或者是党政领导部门一时无暇顾及的重要问题。而且,冷和热是相对的、发展变化的,今天看来似乎是冷门的问题,明天也许就会热起来。我们民进苏州市委早些年就提出了建设节水型城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开发地下空间等建议,并受到了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这就是很好的例证。
第六,方法意识。所谓方法,就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采用的工具、手段、途径和方式。方法很重要。一方面,方法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另一方面,方法也是影响完成工作任务成效的关键所在,正如“科学学”学科创立者贝尔纳所言:“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华。”因此,方法是一个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历代哲学家、科学家都十分重视方法学。西方从古希腊时代开始,就一直具有研究方法学的传统。反观我国,自古以来就缺乏方法意识,这也是在古代科技成就一直领先于世界,而到了近代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的方法学传入中国,情况有所改观,但国人还是普遍缺乏方法意识。参政议政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政治活动,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囊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等各种知识。这就更要求我们有方法意识,讲究工作方法。考察我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除了政党意识,即政治责任意识不强外,方法意识薄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新形势下统战工作时强调指出: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因此,增强方法意识是加强我国参政党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