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腐败触目惊心
据《中国学术腐败批判》《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等专著及专门打击学术腐败的相关网站披露,学术腐败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行为之丑恶,已经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仅有关“学术腐败”网页条目就高达2 850项,足见问题有多么严重。
当前学术腐败的表现形式虽然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第一,学术造假。真实性和科学性是学术的根基。但时下有的人竟违背科学、良心,任意篡改数据,杜撰事实,伪造结果;有的人为晋升职称,竟用电脑制作子虚乌有的假论文、假著作,蒙混过关;有的人为了评奖,伪造评审专家的评语;现在甚至出现了论文买卖市场,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按“质”论价,生意兴隆。第二,学术泡沫。创新是学术之魂。但有的人不愿做艰苦的探索工作,只愿依葫芦画瓢,做低水平重复性的工作;有的人不惜浪费国家资财,做高水平、重复性工作,还标榜“国际先进”,借以抬高身价,其实并无创新价值;有的人为了早出成果,仅做了一点儿工作,就浅尝辄止,草草总结,拿去发表;有的人硬把一篇论文的材料拆成三四篇,使论文的学术含量大大下降。第三,学术舞弊。有的人利用人脉关系,请自己熟识的人对自己学术成果做鉴定,又好吃、好住予以款待,外加赠送礼品和红包,于是其学术成果的鉴定意见成了一片溢美之词;研究生论文答辩,你请我做评委,我请你做评委,你好我好大家好,互相吹捧,一致通过。第四,学术贿赂。大凡职称晋升,课题立项,基金申报,成果鉴定,评审奖项,评选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点、硕士点、优秀学科带头人乃至两院院士,因为与个人和单位的利益、声誉关系重大,非同小可,于是打招呼,走门子,请客送礼,四处游说,大肆贿评。由于这种腐败往往是以单位的名义,因此有些人做起来不仅毫无羞愧胆怯之心,反而显得理直气壮,甚至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其策划者还被吹捧为有胆识、有智慧、有能力的领导,被大加夸赞。第五,学术交易。你出钱,我就给你发表论文。按不同价格,你可以买到一本“专著”的主编、副主编、编委等头衔;你用权力给我一点好处,我就给你一顶学术桂冠,“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你挑选,可谓投桃报李,实现“双赢”;也有当官的主动要求“读”学位的,学校领导心领神会,特事特办。当官的象征性地上几堂课,学位就拿到手了;当官的随便弄来一篇论文,学位就通过了,轻轻松松戴上博士帽……凡此种种,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