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参政议政已显端倪
当今世界已步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意见、交流观点的重要渠道,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正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85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7.3%,已接近四成,其中微博用户1.95亿人,约占网民使用率的40.2%,已超过四成,而且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此外,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人,占总体网民规模的65.6%。另据《2011年思科互联世界技术报告》显示,在受访的大学生和年轻的专业人士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33%)认为,互联网就如同空气、水、食物和住所一样重要,约有半数(49%的大学生和47%的专业人士)的人认为,互联网的重要性“非常接近”这些不可或缺的东西。这充分说明,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生活中的一项基本资源,这其中也必然包括政治生活。事实上,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传播信息的“快车道”,表达公众政治诉求的“宣泄口”,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网络已成为影响我国政治生活的一种日益重要的力量。现在,公众通过网络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已经显现。如每年“两会”召开之际,网上议论非常热烈,批评、建议迭出;每遇重大公共事件发生,网上评论非常踊跃,政见十分犀利;近年来,网上不时揭露、抨击一些社会上的丑恶行为、政府的错误决策和不正之风,这已引起党和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早在2008年,胡锦涛同志就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指出互联网是“做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温家宝同志已连续3年在全国“两会”前夕与网民交流,征求意见。国家部委办和地方政府纷纷设置网络发言人,召开网络听证会,开设留言板、博客、邮箱,与网民沟通,征求意见,答复网民留言,还推出政务公开评议制度,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供公众评议。广东开风气之先,省政府已在试行一种在线论坛,为公民提供信访平台。百姓利用互联网可以提出申诉、反映问题,也可以在线观看官员如何处理信访投诉。广东省政协还利用网络为政协委员搭建履职平台,进一步拓展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渠道,提高履职的效率,加强政协与委员、委员与委员之间的沟通,营造出不落幕的政协大会的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包括苏州市政协在内的许多地方政协组织,把每年的提案和办理情况全部在网上公布,供网民阅览。现在,互联网已对人大、政协及其代表和委员的参政议政工作产生很大影响,甚至还出现了高官个人开微博与网民对话的例子。2011年以来,召开的中国互联网大会、“电子政务与社会管理创新”研讨会和“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高峰论坛等,都十分关注网络与政务的关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2011年10月13日召开的“积极运用微博客服务社会经验交流会”上提出:要推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积极运用微博客,拓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和手段,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改进政府工作。这一切都说明网络参政议政已纳入当局领导和有关专家的视野之中。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