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权威,俨然也温——纪念梁漱溟先生诞辰120周年

不畏权威,俨然也温——纪念梁漱溟先生诞辰120周年

今年正值梁漱溟诞辰120周年。近日,看到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画家王为政发表在《光明日报·文化周刊》上的一幅画作:《近现代文化精英肖像系列·梁漱溟》,那横眉、怒目、撇嘴、满脸愤懑、透着威严的形象,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一下子,梁漱溟耿直、倔强、坚毅、不屈的性格跃然纸上。画家还在画上题诗一首——《七绝·咏梁漱溟》:“不畏权威不信神,苍茫独立自由身。祖龙未尽焚坑事,留与江山作诤臣。”读来不禁击节称赏。其实这幅画脱胎于一帧照片,我曾在多处见到。例如在《1949年后的梁漱溟》一书的封面、书脊和扉页三处都用了这幅照片,可见书的装帧设计者对这帧照片情有独钟。

梁漱溟(1893—1988),当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学思想。其实他仅高中毕业,全靠勤奋自学、独立思考,对佛学和哲学颇有研究和建树,于1917年被爱才、识才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看中,破格聘为哲学系讲师,就此为他开辟了一条通向“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路。梁漱溟自称是“问题中人”,他曾说:“我自中学起就对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追求不已。”为求救国之路,他毅然辞去优厚的北大教职,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开展乡村建设实验,后因日寇入侵而停止,旋即加入抗日救国的行列。抗战胜利后,又投身民主革命的队伍,成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与毛泽东于1918年在北大相识,后梁漱溟曾在1938年和1946年两度访问延安,与毛泽东彻夜畅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漱溟参加政协工作,多次受邀赴中南海与毛泽东晤谈,成为毛泽东的座上宾。

梁漱溟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始终信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原则,即使是长期受到不公正的整肃打压,他对毛泽东的评价依然十分客观,认为毛泽东是20世纪影响历史最重要的三个人物之一。梁漱溟一生表里如一,勇于直言。如1970年政协讨论“宪法草案”,在舆论一律、万马齐喑的情势下,他仍对把林彪作为接班人写入宪法提出异议;1973年批林批孔运动中,梁漱溟说:“我的态度是不批孔,但批林”,疾呼孔子有功有过,不可全盘否定;在征询他对几次批判大会有何感想时,他答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梁漱溟的应答何等铿锵有力,他把清高不屈的士大夫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国学大家张中行先生曾这样赞誉梁漱溟的风骨:“有悲天悯人之怀,一也。忠于理想,碰钉子不退,二也。直,有一句,说一句,心口如一,三也。受大而重之压力,不低头,为士林保存一点点元气,四也。不做歌颂八股,阿谀奉承,以换取驽驾的享受,五也。”

梁漱溟的另一个为人称道的是他的长寿之道。他原本身体虚弱,小时候经常生病,又一生坎坷,长期受压,但他却活到了95岁,还曾被评为“健康老人”。梁漱溟长寿的秘诀就是他本人所总结的:“在生活中少吃多动,持之以恒;在精神上气贵平和,情贵淡泊。”他从19岁起,就不沾烟酒,坚持食素,定时运动,平静宽容,我行我素,不为外界情势左右。最能说明这一点就是在政协批判他的会议中间休息时,他竟能旁若无人地在会场旁边的空地上从容地打起太极拳来。由此可见,他内心的强大与淡定,真是令人佩服。正如民进前辈赵朴老谈起梁漱溟的为人所题写的八个大字:“望之俨然,即之也温。”他进一步解释说,“梁老这个人,从表面上看,他总是很严肃,少见笑容,但一同他接触,就会感觉他内心是温暖的,有一团火。梁老的人格力量,除了有中国儒家的传统,还有佛家的影响”。

(此文写于2013年12月,后发表在《江苏民进》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