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守孤独

二、坚守孤独

在1957年三门峡工程即将上马的一次专题讨论会上,黄万里再一次旗帜鲜明地反对在三门峡建大坝。他认为,虽然从坝址的牢固性角度看,三门峡是最好的地址;但从整条河流来看,三门峡是一个最不适宜的建坝地段。因为这里建起一座高坝,水流在库区放缓,泥沙淤积,渭河入黄河的堑口抬高,这样一来对关中平原必将造成威胁,甚至会危及西安。

在三门峡工程的方案讨论会上,有大多数人拥护的“高坝派”,有少数人支持的“低坝派”,只有黄万里一人是“反对派”。“高坝派”主张立即建高达360米的高坝,抬高蓄水线,扩大库容,拦洪蓄沙,清水出库。“低坝派”主张拦洪排沙,降低蓄水线,减少库容,保护耕地。只有黄万里一人坚持反对在三门峡建坝,孤身舌战,进一步阐述了他呈交的《意见》中的理由。他认为,在三门峡建坝将破坏河水的自然运行,即使水土保持生效,支流的冲刷作用仍不可避免,最终将泥沙淤积于水库上游边缘附近,抬高那里的洪水水位,原来下游的洪水灾害将移至上游。同时在坝的下游,出库的清水又增加了下游的防护难度。正确的做法应是采用水土保持尽量减少泥土流失,而对已流入河槽的泥沙应该使之继续随水流下去,人为地将泥沙截留在库内的设计思想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在支流修拦水坝,企图改变客观规律的措施也是不正确的。他还建议,如果一定要在三门峡建坝,应在坝底留出容量相当大的泄水洞,以备日后冲沙出库。7天讨论下来,由于大多数专家、学者都同意苏联专家的设计,只有黄万里一人反对,建坝的决策仍将执行,但他们对黄万里关于坝底留出泄水洞的意见纷纷表示赞同。可是到了具体施工时,苏联专家仍坚持原有设计,还是把6个底孔全部堵死,拒绝采纳黄万里的建议。

难能可贵的是,黄万里没有被孤立压垮,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决不向错误观点低头,始终没有放弃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没有放弃作为科学家的真知和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