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栽培技术
1.深耕整地
百合是地下鳞茎作物,故百合种植地需要翻耕较深(翻耕深度要求在25 厘米以上)。
2.土壤处理
一般撒生石灰50 千克/亩(1亩≈667米2)左右,以防蚂蚁、蛆等为害;也可在播种前用必速灭熏蒸土壤,用药10~15 克/米2,均匀混入土壤深层10~20 厘米,拌均匀,洒水保湿(土壤相对湿度40%左右),立即覆盖地膜3~4天,揭膜后锄松土层,过2天后即可播种。
3.重施有机基肥
百合的生育期较长,需肥量较多;下种前重施基肥。一般深耕整地结合施用基肥,基肥主要是充分腐熟的猪、牛栏粪、草木灰、枯饼等,施经堆沤腐熟的猪、牛栏粪2000~2500 千克/亩和草木灰500~1000 千克/亩,均匀深翻入土。
4.作畦
旱地畦宽以133 厘米左右为宜,水田畦宽以100~120 厘米为宜,沟宽33 厘米,深25~30 厘米,畦长可随地形而定,但过长的畦应加开腰沟,腰沟宽40~50 厘米,深30 厘米左右,围沟宽45~50 厘米,深33 厘米左右。各沟的宽、深度要以田的类型和位置而灵活掌握,一定要做到排水通畅,雨停水无,大雨天不发生内涝。
5.精选种球
百合收获后开始选种球,将有斑点、霉点和虫伤以及鳞片污黑、底盘干腐无根系的球茎剔除,选择鳞片厚、色洁白、抱合紧、无腐烂、无病斑、无损伤、色泽洁白和底盘完好的鳞茎作为繁殖用种球。
6.种球处理
百合收获时,种球不宜立即栽植,必须经过晾种,即在室内铺开种球,其厚度不超过10 厘米,晾种1 天左右,让百合表面水分有所蒸发,促进后熟,有利于发根和出苗。
百合播种前要对种球进行消毒处理,杀死寄生和附着在种球表面的病菌,减少病菌对百合生长的危害。可用的药剂:①多菌灵或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种球;②75%治萎灵500~600倍液浸种30分钟;③用70%敌克松粉剂1∶300拌种。
7.适时播种
百合一般秋栽,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时栽植。秋栽的百合冬天虽不出苗,但是种球能在土壤中发根,第二年出苗早、生长快。
8.栽植密度
在百合种植生产中,要根据品种的生长习性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合理密植。同样的品种大种球,种植密度应稀些,这样可以给种球提供充足的养分和生长空间,使其充分生长,得到个大质优的产品。播种株、行距一般为(10~15)×(25~35)厘米,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用种量200~225 千克/亩,播种10000~12000株/ 亩。
9.栽植深度
栽植时应按种球的大小来确定种球栽植深度,一般为种球高度的2~3倍(8~12 厘米)。砂质土适当深播,黏质土适当浅播。
10.栽植方法
一般先按确定的株行距开挖播种沟,然后在播种沟内摆放种球(注意种球应该是球芯朝上,根系朝下),再覆盖土5~8 厘米。
11.田间管理
(1)追肥
百合追肥的方法是早施苗肥、重施壮茎肥、后期看苗补肥。苗肥分2次施,第1次在12月施越冬肥,施腐熟人畜粪1500 千克/亩;第2次于出苗后,苗高6~7厘米时,一般施腐熟的饼肥100千克/亩或畜粪2000千克/亩。4月中旬施壮茎肥,施尿素20千克/亩、复合肥50千克/亩,促进植株生长和鳞茎分化。5月中旬,施人畜粪1000千克/亩,促进鳞茎膨大。6月上中旬进行根外追肥,对叶色褪淡、长势较差的百合喷施0.2%磷酸二氢钾+10%尿素1次,用量75~100千克/亩。
(2)中耕锄草
中耕除草是传统的除草方法。百合生长期一般中耕1~3次。在百合出土后到百合植株封行前(一般苗高20 厘米)完成中耕,一般结合除草、培土进行。培土做到深栽浅培,浅栽深培,培土时不要损伤和压埋植株。
(3)摘除花蕾
摘除花蕾是百合种球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过早或过迟摘除都对百合种球的膨大有不利的影响。百合摘蕾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植株生长旺盛者多打,反之少打。
(4)清沟排水
百合生长期间,结合培土进行清沟,做到排水畅通,大雨后田间不积水。如遇干旱,要及时进行灌溉,防止土壤过分干旱,造成种球干枯、萎缩,影响地下生长。但灌水不可过多,以湿润土壤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