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病虫草害防控
(一)病害防治
山银花是药食两用植物,病虫草害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减少病害所造成的损失。山银花常见病害有褐斑病、白粉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炭疽病和根腐病等。
1.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为害山银花叶片,叶片受害后,在叶片上呈深褐色小斑,中部颜色稍浅,后期病斑背面长出一层明显的灰黑色霉状物,后扩大成褐色圆斑或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病害严重时,叶片早期枯黄脱落。褐斑病多在山银花生长中、后期发病,7~9月为发病盛期,多雨潮湿的条件下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①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病枝,清扫地面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发病初期注意摘除病叶,以防病害蔓延。②施肥上增施有机肥,控施氮肥,多施磷钾肥,促进树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③多雨季节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适当修剪,改善通风透光,以利于控制病害发生。④喷施退菌特、菌毒清水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或1∶1∶200倍的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4次。注意交替轮换用药,以提高防效。雨天或晴天中午不宜喷药。
2.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茎和花,叶上病斑初为白色小点,后扩展为白色病斑,后期整片叶布满白粉层,严重时叶片发黄变形卷曲、落叶;茎上病斑褐色,不规则形,上生有白粉;花受害,皱缩或扭曲变形,严重时脱落。田间种植密度大或施用氮肥过多易发病,在早春温暖、干旱的条件下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①合理密植,避免在阴湿地上栽培,整形修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可增强抗病力。②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③选用抗病品种。④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50%瑞毒霉锰锌10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
3.枯萎病
枯萎病田间多表现为整株发病,一般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加重趋势。病株全株叶片叶色变浅发黄,茎基部表皮呈浅褐色,随着病情加重,整株颜色变黄愈加明显,中上部叶片受害更重,有的叶缘变褐枯死,茎基部表皮呈黑褐色,典型病株花蕾少而小;重病株主干及老枝条上叶片大部分变黄脱落,新抽出的嫩枝条变细、节间缩短,叶片小且皱缩,甚至全株枯死,或某一茎秆或半边萎蔫干枯,剖开病秆,可见导管变成深褐色。
防治方法:①重病株挖出并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同时在树坑内撒入药土(用五氯硝基苯粉剂或氯溴异氰尿酸粉剂1∶100比例配制成药土)或生石灰(100~150 克/穴 )进行消毒。②用20%噻唑锌悬浮剂、农抗120等300~50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灌药液250~500 毫升,每隔3~7天1 次,连续防治3~5次。
4.叶斑病
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边缘紫褐色,中间黄褐色小斑,后期数个小斑融合在一起,病斑圆形或椭圆形,潮湿时叶片背面病斑中生有灰色霉状物。干燥时病斑中间部分容易破裂。病害严重时,叶片早期枯黄脱落。一般先由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发展,病菌在高温的环境下繁殖迅速。一般7~8月发病较重,植株被害严重时,易在秋季早期大量落叶。
防治方法:①加强田间管理,每年春秋两季进行中耕;秋季彻底剪除病枝,扫清落叶,集中带出田外烧毁。②每年5月下旬、7月初各施1次氮肥、磷肥,秋季施1次土杂肥。③50%多菌灵800~1000倍液,8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1∶2∶200波尔多液交替喷雾防治,每隔10天喷1次,共喷2~3次。
5.锈病
又称铁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受害后叶背出现茶褐色或铁锈色或暗褐色小点,有的在叶表面出现近圆形病斑,中心有1个小疱,微隆起,严重时可致叶片枯死。喜高温,湿季多发易流行。
防治方法:①少施氮,增施钾。②三唑酮或代森锌500~800倍液,隔10天喷1次,共喷2~3次。
6.炭疽病
全株受害。叶片病斑近圆形,潮湿时叶片上着生橙红色点状黏状物,先红褐色,后黑褐色,生龟裂,易穿孔。幼苗病斑红褐色,呈溃疡状凹陷。茎受害时易倒伏,终枯死。春秋季为发病高峰期,阴雨多湿易流行。
防治方法:①清理病枝病叶,保持田间干净。②田间排水畅通,降低湿度。③百菌清或硫菌灵500~800倍液,隔7天喷1次,共喷2~3次。
7.根腐病
根腐病主要为害山银花根系及根茎部位。该病造成主干及老枝条上叶片大部分变黄脱落,新长出的嫩枝条变细,节间缩短,叶片小且皱缩,甚至全株枯死,茎基部黑褐色腐烂 。每年6~7月高温多雨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①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②及时排水降湿。③可用农抗120水剂或40%甲基立枯磷400~500倍液灌根,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每15天喷1次,连喷3~4次。
(二)虫害防治
山银花常见虫害主要有蚜虫、天牛、红蜘蛛、尺蠖、蛴螬、粉斑螟等。
1.蚜虫
蚜虫为害叶片、花蕾和嫩梢,主要集中在植株顶部嫩叶上刺吸叶片汁液,使叶片卷缩发黄,花蕾畸形,严重时造成减产或绝收;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气温15~25℃大量发生。
防治方法:①清除杂草,保持田间干净,将枯枝、烂叶集中烧毁或埋掉,减轻虫害;②用10%吡虫啉、蚜虱净、50%抗蚜威、辛硫酸等药剂500~1000倍液喷雾2~3次。现蕾后禁止施用农药。
2.天牛
天牛主要为害山银花根、茎秆和枝条。幼虫钻入根部或茎秆,致主干或主枝衰老枯死。
防治方法:①发现为害植株时 ,要及时剪除病虫枝,移出园外集中烧毁。②5月上旬至6月下旬 ,当幼虫尚未蛀入茎秆之前,将80%敌百虫500倍液浸过的药棉塞入虫孔用泥封住,毒杀幼虫;成虫出土时,用80%敌百虫1000倍液灌注花墩。③用糖醋液(糖∶醋∶水∶敌百虫为1∶5∶4∶0.01)诱杀成虫。
3.红蜘蛛
红蜘蛛主要为害芽、叶,尤以嫩芽、嫩叶受害最为严重。在叶背集中产卵。孵化期集中,幼虫大量取食汁液,造成植株卷叶、尖、黄化,出现黄白褐斑,严重时干枯脱落;红蜘蛛种类繁多,体积微小,繁殖能力强,全年均可发生,高峰期为5~7月,7月大量落叶成灾。
防治方法:①剪除病虫枝和枯枝,清除落叶枯枝并烧毁。②发芽前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成螨;也可用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5%克大螨乳油2000倍液、20%卵螨净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雾防治。
4.尺蠖
对山银花有为害的尺蠖主要是金银花尺蠖和双肩尺蠖,每年发生 4代,一般在头茬花采收后为害最为严重,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使叶片出现许多透明小斑,随着尺蠖龄期的增长其为害程度越大,严重时可把整株山银花叶片和花蕾全部吃光。
防治方法:①冬季时及时剪除枝条,将枯枝落叶清理并焚烧,破坏其越冬环境。②用敌百虫、辛硫磷乳油、5%克大螨乳油、20%卵螨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5.蛴螬
蛴螬(成虫为金龟子、有趋光性和假死性)是鞘翅目金龟甲的幼虫,头褐色,体乳白色、淡黄色,身体向腹面弯曲成“C ”形,体表有许多横皱褶。有胸足3 对,褐色,较长,栖息于耕层土壤中,咬食山银花的根系,导致山银花的地上部萎蔫干枯死亡。每年4~5月和 9~10月是其为害盛期 。
防治方法:①冬前,将山银花大田进行一次深翻,将蛴螬越冬虫翻出地面,把害虫冻死,减少越冬基数。②成虫金龟子有较强趋光性,在山银花基地附近安装杀虫灯,进行诱杀;可选用50%马拉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或8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灌根。
6.粉斑螟
粉斑螟为山银花储藏期的害虫,产卵于药材包装品上。1年发生4代,以幼虫越冬,翌年春暖化蛹,5月中旬前后成虫出现,幼虫为害期为每年5~10月,幼虫蛀食花蕾,有吐丝结网的习性。
防治方法:①山银花的水分干燥要达到储藏标准,储藏环境要密封、防潮、降氧。山银花药材在储藏期间,选择夏季晴天,将山银花药材摊在干燥的水泥场地上,在烈日下曝晒高温杀虫。②通常使用磷化铝熏蒸。可用塑料帐幕密封药材垛,或将仓库房密封熏蒸,帐幕熏蒸每立方米体积用药5~7克,仓库熏蒸每立方米体积用2~3克,密封熏蒸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