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源植物及主要栽培品种
铁皮石斛为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多年生草本。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区域,多生长在海拔 800~1600 米的热带、亚热带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岩石缝隙和深山古树上。全球石斛属计有 1 500 多种,我国石斛属有 72 种 2 变种,2005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收载了 5 种石斛属植物,分别为环草石斛(D. loddigesii)、马鞭石斛(D. fi mbriatum)、紫皮石斛(D. devonianum)、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D. nobile),其中以铁皮石斛最为珍贵。铁皮石斛呈铁绿色,气微,嚼之有黏性,味甘,少渣,长期食用无副作用。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茎直立,圆柱形,长9~35厘米,粗2~4毫米,不分枝,具多节;叶二列,纸质,长圆状披针形,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总状花序常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2~3朵花;花苞片干膜质,浅白色,卵形,长5~7毫米,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近相似,长圆状披针形,唇瓣白色,基部具1个绿色或黄色的胼胝体,卵状披针形,比萼片稍短,中部反折。蕊柱黄绿色,长约3毫米,先端两侧各具1个紫点;药帽白色,长卵状三角形,长约2.3毫米,顶端近锐尖并且2裂。花期3~6月(图13-3)。

图13-3 铁皮石斛花
生于海拔达1600米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上。主要分布于中国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其茎入药,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环草石斛(Herba Dendrobii Loddigesii):也叫美花石斛、万丈须、小环草、 小黄草,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斛的茎。环草石斛附生于树上或林下岩石上,性味甘、微寒,可生津益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但石斛碱有抑制呼吸的作用。本主题包括:对环草石斛的概述、药理作用、考证、药(毒)理学、药书记载、采集和储藏、选方、用药禁忌、原植物形态、药用植物栽培、生药材鉴定、药材基源及用法用量等。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半阳的环境,不耐寒(图13-4)。
马鞭石斛(Dendrobium fimhriatum Hook.var.oculatum Hook):总状花序生于无叶茎的先端,下垂,有花5~8朵,有纤维状附属物,节上有灰黄色叶鞘残留和灰褐色的气生根。全年均可采收,以春末夏初和秋季采者为好,主要治疗阴伤津亏,口干烦渴等。药材产于广西、贵州、云南(图13-5)。
紫皮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是以齿瓣石斛为代表的一类兰科石斛属植物,是名贵药用植物石斛的一个品种。齿瓣石斛又名紫皮兰,为兰科植物齿瓣石斛。喜温暖,湿润,半阴半阳的环境(图13-6)。
紫皮石斛作为药食两用的植物,可以鲜食,也可以经人工搓制加工成紫皮枫斗。此外,紫皮石斛可经过深加工制成饮料、片剂、胶囊剂、冲剂等。 喜温暖、湿润、半阴半阳的环境。为附生性草本植物,多附生于散射光充足的深山老林树干上,常与苔藓植物伴生,不能生长于普通土壤中。印度、越南、不丹、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均有分布。19世纪30年代,经调查我国的广西西北部(隆林),贵州西南部(兴义、罗甸),云南东南部至西部(勐腊、勐海、河口、金平、澜沧、镇康、漾濞、盈江、龙陵),西藏东南部(墨脱)也有分布。

图13-4 环草石斛

图13-5 马鞭石斛

图13-6 紫皮石斛

图13-7 金钗石斛
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又名万丈须、金钗石、扁金钗、扁黄草、扁草,为多年生草本,因形似古代的发钗而得名。茎丛生,上部稍扁而稍弯曲上升,高10~60厘米,粗达1.4厘米。喜在温暖,潮湿,半阴半阳的环境生长(图13-7)。石斛原产地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全世界有1000多种石斛。中国约有76种,其中大部分分布于西南、华南、台湾等地。石斛兰属是兰科植物中最大的一个属,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热病伤津、口渴舌燥、病后虚热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