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特征特性

二、特征特性

(一)植物形态

葛植株粗壮,藤本,长可达8米,全体被黄色长硬毛,茎基部木质,有粗厚的块状根。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背着,卵状长圆形,具线条;小托叶线状披针形,与小叶柄等长或较长;小叶三裂,偶尔全缘,顶生小叶宽卵形或斜卵形,长7~15(~19)厘米,宽5~12(~18)厘米,先端长渐尖,侧生小叶斜卵形,稍小,上面被淡黄色、平伏的疏柔毛。下面较密;小叶柄被黄褐色茸毛。总状花序长15~30厘米,中部以上有颇密集的花;苞片线状披针形至线形,远比小苞片长,早落;小苞片卵形,长不及2毫米;花2~3朵聚生于花序轴的节上;花萼钟形,长8~10毫米,被黄褐色柔毛,裂片披针形,渐尖,比萼管略长;花冠长10~12毫米,紫色,旗瓣倒卵形,基部有2耳及一黄色硬痂状附属体,具短瓣柄,翼瓣镰状,较龙骨瓣为狭,基部有线形、向下的耳,龙骨瓣镰状长圆形,基部有极小、急尖的耳;对旗瓣的1枚雄蕊仅上部离生;子房线形,被毛。荚果长椭圆形,长5~9厘米,宽8~11毫米,扁平,被褐色长硬毛。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

(二)生长习性

葛生于丘陵地区的坡地上或疏林中,分布海拔高度300~1500米处。葛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生于阳光充足的阳坡。常生长在草坡灌丛、疏林地及林缘等处,攀附于灌木或树上的生长最为茂盛。对土壤适应性广,除排水不良的黏土外,山坡、荒谷、砾石地、石缝都可生长,而以湿润和排水通畅的土壤为宜。耐酸性强,土壤pH值4.5左右时仍能生长。耐旱,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的地区可以生长。耐寒,在寒冷地区,越冬时地上部冻死,但地下部仍可越冬,第二年春季再生。

(三)药材特性

葛根中药饮片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长5~35厘米,厚0.5~1厘米,外皮淡棕色,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纹理不明显。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干燥块根呈长圆柱形,药材多纵切或斜切成板状厚片,长短不等,长20厘米左右,直径5~10厘米,厚0.7~1.3厘米。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时可见残存的棕色外皮,切面粗糙,纤维性强。质硬而重,富粉性,并含大量纤维,横断面可见由纤维所形成的同心性环层,纵切片可见纤维性与粉质相间,形成纵纹。无臭,味甘。以块肥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性少者为佳;质松、色黄、无粉性、纤维性多者质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