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特征特性

二、特征特性

(一)白及植物特征

白及为多年生草本,秋季采挖野生鳞茎移栽,来年3~4月展叶,4~6月开花,8月后蒴果开始逐渐成熟,9月底蒴果开始掉落。11月中下旬部分叶片开始发黄枯死,但不全倒苗。喜温暖、阴凉湿润的环境。分布地区年平均气温18~20 ℃,最低日平均气温8~9℃,年降雨量1100毫米以上,空气的相对湿度为75%~80%。生长发育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稍耐寒。长江流域可露地越冬。

白及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医药、美容、涂料、印染等行业,市场需求逐年扩大。野生白及资源遭到无节制人工采挖,经过多年无度采挖,资源量急剧减少,已经列入世界濒危植物保护品种。目前,只有贵州、云南、四川尚能为市场提供货源,其他一些产区已经枯竭,无法为市场提供批量货源。同时,加上白及生态环境遭破坏,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已被《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1 册收录,同时也被写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 保护种类。

(二)白及传粉生物学特征

目前国内对白及传粉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大多数研究人员只专注于对其药理性能进行研究。对白及传粉生物学的研究引起了日本、朝鲜、韩国等科学家的兴趣。韩国国立大学的钟士元在韩国南部海南郡全罗南道研究了3 个内陆种群与3 个海滨种群陆生兰花白及的结实率与繁育系统。内陆种群的结实率比海滨种群的结实率高, 原因是内陆种群有传粉昆虫意大利蜜蜂,而海滨种群没有传粉昆虫。他还通过人工授粉试验说明,白及是自交亲和性植物而不发生不完全无配生殖和自发性自交,说明了昆虫传粉对白及结实的重要性。虽然白及的花并不能给昆虫提供任何花蜜的报酬, 但由于白及花结构的欺骗性,能引诱许多种昆虫到访。日本神户大学Naotosugiura在日本神户研究了白及的传粉生物,给白及传粉的26种昆虫属于膜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这些昆虫身体的尺寸适合在唇瓣之间活动。兰科植物的传粉生物学是研究其在野外自然繁育的基础,传粉生物学的研究对兰科植物的保育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全面了解白及的整个生活史阶段,对它的传粉生物也应引起相关研究者的重视,这方面应该是国内研究人员下一步对白及研究的一个重点。

(三)白及药理作用

白及性微寒,味苦、甘、涩;归肺、肝、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在白及入药方面,我国民间把其当作中药已有上千年历史,明代李时珍就曾这样描述过白及:“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曰白及”。我国的少数民族苗族、水族、布依族、仡佬族等均以鳞茎入药,只是各主治功能不同。近年来,我国的科技人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报道了白及许多的药用功能及其机理。白及的药用功能主要有清热、止血、抗溃疡、治疗十二指肠穿孔、内脏出血、抗菌、促进伤口愈合、抗肿瘤等。从白及中提取的化合物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菌等活性。除了这些功能, 用含有白及成分的牙膏, 可防治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龋齿、口腔异味等口腔和牙科疾病, 治疗牙龈出血有效率达到96 %。

(四)白及功效成分

白及干燥块茎的主要成分为白及胶,约55%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联苄类(bibenzyls)、菲类(phenanthrenes)及其衍生物,此外还含有少量挥发油、黏液质、白及甘露聚糖(bletilla mannan )以及淀粉(30.5%)、葡萄糖(1.5%)等。近几年,从联苄类、二氢菲类(dihydro phenanthrenes)和联菲类(biphenanthrenes)化合物中分离鉴定出一系列新的二氢菲和联菲化合物。

白及胶具有特殊的黏度特性,可作为增稠剂、润滑剂、乳化剂和保湿剂应用于石油工业、食品工业和医药化妆品工业。白及胶的主要成分为大分子多糖, 采用热水抽提、乙醇沉淀、 Sevag 法脱蛋白、 阴离子交换纤维素柱(DEF-52)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可对白及的中性杂多糖进行分离提纯,得到白及中性多糖。由于中药白及在临床医学上的重要作用, 弄清其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引起了许多研究人员的兴趣。

(五)区域分布

白及野生分布在丘陵和高山地区的山坡草丛、疏林及山谷阴湿处或沟谷岩石缝中(图4-2),我国北起江苏、河南,南至台湾,东起浙江,西至西藏东南部均有分布。

img

图4-2 野生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