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苗繁育
白及育苗一般采用分株繁殖和组培繁殖(图4-3至图4-6)。
(一) 分株繁殖
在收获白及时,选用当年生具有老秆和嫩芽的假鳞茎作种苗,随挖随栽。在人工栽培条件下,1个块茎能分成1~3个新株。
一年生的根茎有明显顶芽,冬季种植第二年出苗,春季种植当年即可出苗,植株的生长势较强。2~4年生的独块茎无顶芽,仅有潜伏芽,生长年限越长的根茎发芽率越低,生产中,由于种苗需求大,商贩将2~4年生的独块茎混合出售极难区分,2~4年生的独块茎平均发芽率为55%,有50% 左右不能发芽,种植后会逐渐腐烂,所以采用混合的多年生根茎种植容易造成缺蔸。种植时需将一年生根茎和2~4年生块茎分开种植,一年生根茎直接投入大田生产,2~4年生根茎则集中在小面积育苗床上催芽育苗,1~2年后,再将发芽成苗植株移栽大田。
(二)组培繁殖
白及种子无菌播种组织培养技术。将白及种子消毒后,在培养基上无菌播种,促进种子萌发和生长。操作方式如下:
将成熟而未开裂的白及蒴果先用流水冲洗约30分钟,并用小毛刷轻轻刷洗果皮表面后用蒸馏水洗净,在超净工作台内用70% 乙醇浸泡约5分钟,再在0.15% 氯化汞溶液中浸泡约10分钟,无菌水冲洗2~3遍后, 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置于培养皿,用手术刀将果实切开,将粉末状的细微种子均匀地撒于Knudson C(KC)+200 克/升新鲜马铃薯汁的培养基上。两周后,种子吸水膨胀,开始出现绿色的小芽点,继而成小球体状即原球茎。40天后约80% 的原球茎顶部出现幼叶。将分化出的小芽接入KC+6-BA2.5 毫克/升+NAA1.25 毫克/升的培养基使其增殖,28天左右可获得大量的丛生芽及少量健壮的无根苗。用此培养基继代培养,可增殖2 ~3 倍。将无根幼苗转接到1/2 MS+6-BA0.5 毫克/升+NAA 1.5 毫克/升+活性炭0.55% +蔗糖3%的培养基,35天后即可长出3~6 根幼根,生根率在90%以上。在生根的同时,幼苗增高,叶片增多且绿色会加深,由此可以获得大量种苗。
(三)种子直播
白及种子细小,发育不健全,自然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极低。在种子基本成熟时胚的萌发率和成苗率最高,萌发期与成苗期最短,因此,采集健康种子直接撒播在特定苗床上,促进发芽成苗,可以进行种苗繁育。
种子直播育苗经过以下步骤:种子活力测定、苗床整理、配制育苗基质、种子的处理、播种及壮苗。选择树皮粉、腐殖质、营养土、鸡粪和草炭土按体积比为15∶20∶8∶1∶5配成的育苗基质,控制空气温度20~35℃、湿度为60%~80%,在种子萌发不同阶段定期喷洒不同的营养液,种子萌发率可由自然条件下5% 提升至69.7%±3.13%;播种180天假鳞茎直径可达1~1.5厘米。本方法简单易行,出苗速度快,且克服了因种子细小、没有胚乳、在自然条件下极难萌发的困境。具体操作如下:
(1)检测白及种子的活性:白及大田直播时期选择4月上旬,首先通过TTC染色法对种子进行活力检测。
(2)育苗基地的选择与整理:选择年降水量达到800~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 ℃以上且水源方便区域的田地搭建塑料大棚,将大棚内的土地耕耙至上虚下实、平整至无坷垃,起低垄做育苗池。育苗池宽150~200厘米,深20~25厘米,在池上平铺上塑料布,塑料布四周与土壤之间撒上杀虫剂。
(3)配制基质:选取发酵过的树皮粉与腐殖质、营养土、鸡粪、草炭土按照15∶20∶8∶1∶5体积比混合。基质与多菌灵按体积比为1000∶5充分混匀后装入育苗池中,向池中放水至基质彻底浇透,浸泡3~6天。

图4-3 白及分株苗

图4-4 白及组培育苗

图4-5 白及种子直播育苗田

图4-6 白及种苗
(4)种子处理:保存的白及果荚剥开取出种子,将种子在0.5 毫克/升的萘乙酸水溶液中浸泡5~12小时,取出用吸水纸吸干,按滑石粉与萘乙酸的质量比为10 000∶1配制拌种混合剂,然后使用该混合剂与种子按照体积比为50∶1 充分拌匀。
(5)播种及育苗:将拌好的种子播撒在育苗池上,密度为3~5克/米2,在育苗盘表面覆盖一层透明薄膜,播种一周后每隔3天浇水一次,控制空气温度20~35℃、湿度为60%~80%,在种子萌发的5个阶段控制不同的湿度和定期喷洒不同的营养液。
(6)壮苗:待白及幼苗长出1片真叶,每周喷洒磷酸二胺水溶液2~3次,待白及幼苗长出2片真叶,将垄上的弓形塑料棚揭开1/3,1~2天后揭开2/3,再过1~2天全部揭开,每天早晚各喷水1次并保持大棚内通风,空气温度超过35℃给大棚搭上双层遮阳网,大棚内每月喷洒青霉素1次;待白及幼苗长出4~5片真叶,每隔15天喷洒营养液(甲壳素与菌毒导抗剂按照体积比为2∶1混合)1次。
(7)直播苗翌年移栽技术:将通过大田直播倒苗后的白及假鳞茎通过播撒的方式移栽至河沙、腐殖质与发酵过的鸡粪按体积比为3∶3∶1的基质上,控制大棚内的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40%~60%,每隔15 天交替喷洒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和尿素水溶液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