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栽培品种混乱

据统计调查,湖南黄精栽培品种湘中、湘南地区以多花黄精为主,黄精、滇黄精种植面积较少,但也存在不少栽种轮叶黄精、湖北黄精、川黄精(地方品种)的种植户。因此,湖南地区黄精种植品种相对混乱,需加强统一管理。

(二)栽培技术落后

纵观整个中药材种植技术发展,除部分大宗中药材生产技术研究较深、相关种植技术配套完善外,中药材种植技术相对于其他大宗农作物种植技术落后。我省黄精种植产业起步晚,且药农普遍认为黄精好种,田间管理粗放,连作障碍发生,影响着黄精药材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虽有相关单位开展了规范化种植技术的研究,但宣传普及不够,且黄精种植地区相对偏远,药农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接受新方法、新思维的意识淡薄,造成目前黄精种植规范化程度不高。

(三)炮制加工技术落后

黄精最早加工方法见于我国南北朝时期《雷公炮炙论》,唐代《千金翼方》曰“九月末挖取根,拣肥大者来日熟蒸,微曝干以蒸,待再曝干,食之如蜜,即可停”,此方法称“重蒸法”。黄精常规的传统加工为“九蒸九晒”,即将黄精放入锅内,加清水至黄精被浸没,火烧煮,为了保持黄精根茎不露出水面,在煮的过程中应及时加水,煮熟至透心后的黄精根茎晒至五成干,放入蒸笼内隔水蒸约4小时,取出再晒。如此反复九次,直至黄精表面呈黑色,内部呈黑棕色类似柿饼颜色。然而,由于我国中药饮片生产炮制工艺缺乏统一的标准,黄精品种炮制方法各地不一,造成了全国范围内存在着“一药数法”和“各地各法”的现象。对湖南黄精炮制加工的调研中发现我省黄精炮制加工大多沿用传统的作坊式生产,加工炮制工艺不规范,工艺技术落后,技术控制参数不明确,黄精药材质量难以保证。因此,综合考虑药材的内在质量和药材的外官美感与口感,建立规范科学的加工炮制方法势在必行。

(四)产品研发不足

湖南省黄精系列产品众多,但同质化现象严重,整个湖南黄精产品加工相对落后,大量的黄精主要以黄精原料或黄精初加工产品出售,产品研发不足,附加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