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栽培技术

三、栽培技术

(一)整地

栽植前先要进行土地耕翻平整,土壤深翻一般30 厘米左右为宜;按厢宽1.5~2.0 米,沟宽0.5米,沟深0.4米,打碎土块,开沟分厢。

(二)合理密植

按照1.5米×1.0米的行株距挖30~40 厘米见方的定植穴;挖穴结合施腐熟农家肥进行,每穴施入腐熟有机肥3~5千克、过磷酸钙0.5千克。

(三)适时栽植

山银花一年四季都可栽植,最佳定植期在9月中旬至11月上旬。

(四)栽植方法

将种苗垂直放在穴内,回填原肥土、压实,然后将种苗轻轻往上提一下,再次覆土、压实,浇定根水,待水下渗后及时封土,并将苗扶正(栽植深度以种苗秆上原土印迹以上1.0~2.0 厘米为宜)。荒山荒坡、退耕还林地和水土保持区还应留积水坑(直径20 厘米左右)。

(五)施肥

山银花是喜肥药用植物,一年之内需多次施肥。基肥一般在山银花最后一茬花采收结束后进行,以经高温发酵或沤制过的有机肥为主,并配少量的氮、磷、钾肥。亩施优质腐熟畜禽圈肥等有机肥料2000~2500千克、三元复混化肥40~50千克,施基肥的方法有条沟施肥法、环状沟施肥法、撒施法。

追肥一般每年2~3次。第1次追肥在早春萌芽后进行,每墩施入土杂肥5千克,配施一定的氮肥和磷肥,氮肥可用尿素50~100 克,磷肥可用过磷酸钙150~200 克。以后在每茬花采完后分别进行一次追肥,以氮肥和磷肥为主,数量与第1次追肥的量相同,最后一次追肥应在末次花采完之前进行,以磷肥和钾肥为主,每株施硫酸钾150~200克。另外也可叶面追施一些微量元素,如硼砂、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硫酸锰或硫酸铜等。

(六)水分管理

山银花的灌水次数和灌水量要根据其需水规律、土壤条件和降水情况来确定,在生长期间要及时做好排涝工作。一般在每年发芽、入冬之前和每茬花施肥之后需要浇水一次,掌握冬灌足、春灌早的原则。

(七)整形修剪

山银花干性较弱,生产上都是根据目标树形通过短接花枝和去除适当枝条来整理成形,有利于树冠的生长和开花。山银花主要有伞型、自然开心型、疏散分层型及圆头型多种形状,伞型和自然开心型整型容易、修剪量少,容易实现早期丰产,是生产上常用的树形。具体整型修剪办法:新栽植的山银花要培育直立粗壮的主干,在主干旁竖插一根高出地面1.3~1.5 米的竹竿或木桩,将山银花主干绑缚在竹竿或木桩上,当主干高度在30~40 厘米时,剪去顶梢,促进侧芽萌发成枝,再培育成侧枝,然后在上部选留粗壮侧枝4~5个作主枝,分两层着生培养,每层主枝保留5~7对芽,剪去上部顶芽,摘去勾状形的嫩梢。

山银花修剪强度分为:①重剪,枝条剪去2/3,保留3~4对芽。②轻剪,枝条剪去1/2,保留 5~6对芽。③打顶,枝条仅剪去顶芽。山银花的常规修剪分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夏剪(即生长期修剪)则在每次开花之后进行,共进行3次,第1次剪春梢于6月上旬进行,以打顶为主,在主干40 厘米去顶,第2次剪夏梢于7月下旬进行,剪掉分生营养侧枝的梢尖部,以轻剪为主。第3次剪秋梢于9月上旬进行,以轻剪为主,重剪为辅。以“弱枝轻剪、旺枝轻剪”为原则,一般是剪除全部无效枝,壮旺枝条剪除留长些,中等枝条剪除留短些,目的在于促进植株多茬花的形成,提高药材产量。

冬剪以重剪为主,轻剪为辅,在每年的霜降后至封冻前,疏除病虫枝、过密枝、细弱枝、枯老枝、匍匐枝、交叉枝、横串枝及扰乱树形的枝条,培养成花枝组,使养分集中于抽生新枝和形成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