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多花黄精忌连作,林下种植宜选择新开垦荒地,前作为黄精、玉竹、重楼、白术等药材地不宜种植,选土层深厚、腐殖质多、上层透光性充足的林下开阔地带或林缘地带为宜;大田种植宜选择前作为禾本科作物的地块(图3-5)。

图3-5 选地与整地
在选好的地块上先撒施腐熟农家肥2000~2500千克/亩,过磷酸钙25 千克/亩,然后耕翻25~30厘米深,耙细整平作畦;作畦大田种植采用高畦,林地或坡地按坡向作平畦,畦面宽100~120厘米,平地四周应开深40~60厘米排水沟。
(二)选种与栽培
1.种茎选择
多花黄精栽种宜选择3~4年以上无病虫为害、无损伤、芽头完好的根茎做种。将带芽头种茎截成3~4节一段,并用草木灰涂抹伤口(图3-6)。

图3-6 多花黄精种茎
2.种茎处理
播种前,将选好的种茎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农用链霉素或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800~1200倍液浸种15~30分钟,捞出,阴干。
3.栽培
黄精在9月至翌年3月黄精出苗前均可播种,栽种时按行距35~40厘米,株距15~20厘米开沟,种植深度为8~10厘米,种茎按株行距芽头朝上斜放摆整齐,然后覆土5~8厘米,栽种时间以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种最佳(图3-7)。

图3-7 栽种
4.覆盖
多花黄精出苗前畦面用稻草或其他茅草覆盖,覆盖厚度为3~5厘米,覆盖可以起到防草保湿的作用,且覆盖物腐烂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图3-8)。

图3-8 覆盖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每年4月至11月,根据土壤墒情进行中耕除草培土,中耕时宜浅锄,避免伤到黄精的根茎,造成染病。
2.肥水管理
灌溉。多花黄精喜湿润的环境,对水分要求高,不耐旱,遇旱须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多花黄精也怕涝,雨季应及时清沟沥水,做到雨停水止,灌溉时不宜漫灌。
追肥。多花黄精追肥应根据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多花黄精苗长齐时追施苗肥,苗肥以尿素(N:46%)为主,下雨前撒施10~15 千克/亩。5月多花黄精摘蕾后,追施摘蕾肥;7月进入根茎膨大期,结合中耕除草及时补壮根肥;两者均撒施三元复合肥(N∶P2O5∶K2SO4=15∶15∶15)25~30 千克/亩。11月,多花黄精倒苗后,结合田园清理重施越冬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1500 千克/亩,过磷酸钙50千克/亩,饼肥50 千克/亩,施肥后结合清沟在肥料上盖土1~2厘米。
3.遮阴
多花黄精性喜阴凉,4月上旬,光照增强,大田种植需进行人工遮阴,用透光率在30%~40%遮阳网搭建荫棚遮阴,荫棚高2米,四周通风。
4.疏花摘蕾
疏花、摘蕾是提高多花黄精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多花黄精以根状茎为收获部位,开花使得生殖生长旺盛,耗费大量营养,故应在花蕾形成前期及时将其摘除,减少生殖生长,促使养分向地下根茎积累,增加产量。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多花黄精孕蕾时即可将花蕾全部摘除(图3-9)。

图3-9 多花黄精开花

图3-10 多花黄精果实
5.留种
多花黄精摘除花蕾前,选择植株高大、健壮整齐、无病虫害的植株留种用(图3-10),9~10月种子成熟后采收,采收回来的种子先洗去果皮,用清水浸泡,去掉漂浮在上面不饱满的种子,将剩下颗粒饱满的种子捞出,沥干水分,晾干,用网袋沙藏,贮存备用。
(四)病虫草害防控
生产上主要病害有叶斑病、黑斑病、炭疽病、软腐病、枯萎病,其中以叶斑病较为常见。在栽培过程中易受小地老虎、蛴螬、飞虱、叶蝉等害虫为害。
1.叶斑病
叶斑病俗称“眼斑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好发于夏秋转换之季;初期由基部叶片开始,受害叶片出现褪色斑点,而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的灰褐斑,大小1.0~1.5厘米,中间淡白色,边缘褐色,贴近健康组织处有明显黄晕,病斑形似烂眼状;病情严重时,多个病斑愈合引起叶片枯死,并可逐渐向上蔓延,最后全株叶片枯死脱落。一般在土壤碱化,pH值上升至7.6以上的地块更易发生,田间渍水,湿度大时蔓延快。
防治方法: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2.黑斑病
黑斑病俗称“瘟病”,多发于盛夏,初秋时节亦有发生,为害叶片,也侵染果实。该病系种传真菌性病害,也可通过病残体传播。老叶最先发病,染病叶片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变成黑褐色;严重时多个病斑联合形成枯死团,累及全叶,病叶枯死发黑、不脱落、悬于茎秆。染病果实病斑呈黑褐色,略有凹陷,病果枯干皱缩不腐烂。
防治方法:收获时清园,消灭病残体;前期喷施1∶1∶100波尔多液防治,每7~10天1次,连续3次。
3.炭疽病
炭疽病俗称“火焰疤”,多发于春夏之交和夏秋季节转换时节,主要为害叶片,果实亦可感染,叶片染病后叶尖、叶缘部位先出现病斑,初为红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椭圆形或半圆形黑褐色病斑,病斑中间凹陷,常穿孔脱落,边缘略隆起呈红褐色,外缘有黄褐色晕圈,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散生小黑点。该病系土传真菌性病害,病菌分生孢子通过叶片伤口或自然裂口侵入,空气湿度大时传播速度快,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l0 天1次。
4.软腐病
软腐病俗称“烂泥膏”,受害植株呈水渍状腐烂,病组织软化,散发出异臭味。病原菌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经伤口或自然裂口侵入,借雨水飞溅或昆虫传播蔓延。
防治方法:用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喷施防治。
5.枯萎病
枯萎病俗称“黑心病”,染病植株叶片黄枯下垂呈枯萎状,根部变为灰褐色,剖开病茎维管束变褐,严重的全株萎蔫枯死。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粉红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菌为土壤栖居菌。以菌丝体及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通过雨水或农事活动进行传播,侵染适宜温度16~20℃。土壤湿度高,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扩展。
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用50%代森铵乳剂800倍液等药剂植株根部浇灌或喷施防治。
6.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杂食性昆虫,以幼虫为害幼苗。幼虫在3龄以前昼夜活动,多群集在叶或茎上为害;3龄以后分散活动,白天潜伏土表层,夜间出土为害咬断幼苗的根或咬食未出土的幼苗,常常将咬断的幼苗拖入穴中。幼虫共6龄,3龄前在地面、杂草或寄主幼嫩部位取食,为害不大;3龄后昼间潜伏在表土中,夜间出来为害,动作敏捷,性残暴,能自相残杀。老熟幼虫有假死习性,受惊缩成环形。
防治方法:糖酸液诱杀。可用蔗糖3份、醋4份、酒1份、水2份,加90%以上敌百虫原药0.1份按比例配成糖醋毒液,每90~150米放置一盆进行引诱毒杀。为害比较严重的地块,选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喷施防治,或90%敌百虫晶体600~800倍液喷施防治,或用250 克敌百虫拌鲜草80~100千克进行空土诱杀或定植后围株诱杀。
7.蛴螬
蛴螬幼虫为害植株根部,咬断幼苗或咀食苗根,造成断苗或根茎部空洞,5月底至6月中旬为害尤为严重。
防治方法:可用75%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0.1% 拌种;或在田间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防治。
8.飞虱、叶蝉
飞虱、叶蝉成虫和若虫刺吸液汁造成枯焦斑点和斑块,导致植株生长退缩、花器受损、果实干瘪、种子瘦小;为害严重时常伴生青绿霉病和灰霉病等,虫病齐发往往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20%菊马乳油30~40毫升,兑水30~45千克喷雾防治,亦可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