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特征特性
(一)形态特征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有分枝,径3~5厘米,外表皮黄褐色至褐色,有浓烈气味。茎基部径2~5厘米,有时可达7~8厘米,通常带紫色,中空,有纵长沟纹(图7-1至图7-4)。

图7-1 白芷(示果实和药材)

图7-2 白芷(苗期)
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有长柄,叶柄下部有管状抱茎边缘膜质的叶鞘;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卵形至三角形,长15~30厘米,宽10~25厘米,叶柄长至15厘米,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无毛或稀有毛,常带紫色;末回裂片长圆形,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多无柄,长2.5~7厘米,宽1~2厘米,急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软骨质粗锯齿,具短尖头,基部两侧常不等大,沿叶轴下延成翅状;花序下方的叶简化成无叶的、显著膨大的囊状叶鞘,外面无毛。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10~30厘米,花序梗长5~20厘米,花序梗、伞辐和花柄均有短糙毛;伞辐18~40,中央主伞有时伞辐多至70;总苞片通常缺或有1~2,呈长卵形膨大的鞘;小总苞片5~10,线状披针形,膜质,花白色;无萼齿;花瓣倒卵形,顶端内曲成凹头状;子房无毛或有短毛;花柱比短圆锥状的花柱基长2倍。
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黄棕色,有时带紫色,长4~7毫米,宽4~6毫米,无毛,背棱扁,厚而钝圆,近海绵质,远较棱槽为宽,侧棱翅状,较果体狭;棱槽中有油管。花期7~8月,果期8~9月。
(二)生长习性
常生长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及山谷地。白芷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及阳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寒。

图7-3 白芷(示花果)

图7-4 白芷(示田间长势)
(三)白芷药材
来源:该品为白芷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性状:该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图7-5)。气芳香,味辛,微苦。
归经:入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