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茶饼病

(九)茶饼病

茶饼病为担子菌亚门、外担菌属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发病严重时,整个茶蓬上的幼芽嫩叶布满白色疱状病斑,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我国各茶区的高山茶园均有发生,西南和华南茶区发生较重。

1.症状。嫩叶染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淡黄色或淡红色半透明小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表面光滑、有光泽、正面凹陷、背面突起的圆斑,上生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末状物,最后粉末消失,形成淡褐色枯斑,边缘具有灰白色圈,形似饼状,故称茶饼病。叶缘、叶脉感病,常使叶片扭曲畸形。嫩芽、幼果、叶柄被害后,病部一般表现为轻微肿胀,重则呈肿瘤状。嫩茎感病常呈现鹅颈状弯曲肿大,受害部位易折或导致上部芽叶枯死(图31~图32)。

2.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越冬或越夏,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当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85%以上的阴雨多湿的条件下有利于发病;在饱和湿度时或薄层水滴中,柔和的散射光照下担孢子萌发率最高。一般在春茶期的3~5月和秋茶期的9~10月间发生严重。丘陵、平地的郁闭茶园在多雨情况下发病重。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施肥不当、遮阴茶园发病严重。多雾的高山、高湿凹地茶园易发病。

3.防治方法。①加强苗木检疫,防止茶饼病通过茶苗调运传播。②清除杂草、枯枝,适当修剪,促进通风透光,可减轻发病。③增施磷、钾肥,提高茶树抗病力。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选用的农药有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非采摘茶园可喷施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0.2%~0.5%硫酸铜液,以保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