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茶叶斑蛾
2025年10月12日
(七)茶叶斑蛾
茶叶斑蛾属鳞翅目,斑蛾科。又名茶斑蛾。以幼虫咬食成叶和老叶危害,一般零星发生,局部茶园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食光,形成秃枝。我国各茶区均有发生。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55~66毫米。头、胸、腹基部及翅均为蓝黑色,有光泽,腹中、后部黄色。前翅基部以及前、后翅中部和外部各有一黄白色阔带,其中前翅基部的阔带短而小,外部的阔带不规则,阔带均由蓝黑色翅脉分割成较多长形斑块。雌蛾触角基部丝状,端部羽毛状,末端弯曲成球状。雄蛾触角羽毛状。幼虫黄褐色,中部较两端肥大,虫体粗壮,满布瘤突,瘤突上簇生短毛,成长幼虫体长20~30毫米。蛹黄褐色,长约20毫米。茧长椭圆形,淡赭灰色,丝质,半壁贴于叶片中央,叶缘对折向上稍卷(图57~图59)。
2.发生规律。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茶树根际枯枝落叶间或土缝中越冬。翌年4月越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中旬开始羽化,第一、二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6月上旬至8月中旬、9月下旬至翌年5月上旬。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或成堆产于枝干、叶片上。初孵幼虫常数十头群集在叶背咬食下表皮和叶肉,2龄后逐渐分散取食,3龄后可蚕食全叶,只留下叶柄,也有取食半叶后即转叶危害。幼虫老熟后,爬至茶树中、下部老叶上吐丝,使叶片略向正面卷曲,结茧化蛹。
3.防治方法。①结合冬季茶园管理,清除茶树根际落叶,杀灭越冬幼虫。②利用成虫趋光性,在发蛾期采用灯光诱杀。③化学防治。在2~3龄幼虫发生期喷药,可选择的农药有0.36%苦参碱少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15%茚虫威乳油2500~3500倍液、24%溴虫腈悬浮剂1500~18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3000~6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