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茶细蛾

(五)茶细蛾

茶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别名三角苞卷叶蛾、幕孔蛾等。以幼虫潜食嫩叶叶肉,或将嫩叶卷成虫苞匿居其中取食危害,是趋嫩性很强的食叶性害虫。我国各茶区均有发生。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6毫米,翅展10~13毫米,头、胸暗褐色,颜面被黄色毛,触角丝状,褐色。前翅狭长,褐色,带紫色光泽,近中央有1个金黄色三角形斑纹达前缘。后翅暗褐色,缘毛长。腹部背面暗褐色,腹面金黄色。雌蛾末节被暗褐色长毛。卵扁平,椭圆形,无色,长0.3~0.8毫米,具水滴状光泽,近孵化时较混浊。幼虫乳白色,半透明,口器褐色,单眼黑色,体表长有白色短毛,低龄阶段体略扁平,头小胸部大,腹部由前向后渐细,后期体态呈圆筒形,能看见深绿色至紫黑色的消化道。蛹圆筒形,长5~6毫米,淡褐色,头顶有1个三角形刺状突起,腹末有8枚小突起。茧长椭圆形,灰白色(图50~图53)。

2.发生规律。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发生7代,以蛹在茶树中、下部叶背结茧越冬。翌年4月成虫羽化产卵,在杭州一至七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5月下旬至6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中旬,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蛹多在清晨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散产在嫩叶背面,以芽下第二叶居多。幼虫在1~2龄期潜食叶肉,形成白色线状弯曲的潜痕;3~4龄前期,将叶缘向叶背卷折,形成卷苞,在苞内咀食叶肉;4龄后期和5龄期,将叶尖反卷成三角苞,匿居其中取食。幼虫老熟后爬至下部成叶叶背结茧化蛹。

3.防治方法。①该虫虫卵均产在茶叶采摘部分,实行分批勤采,适时修剪,可有效减轻危害。②采用杀虫灯在发蛾期诱杀成虫。③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前喷药,可选用的农药有2.5%鱼藤酮乳油300~500倍液、0.36%苦参碱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苏云金杆菌(Bt)制剂300~500倍液、15%茚虫威乳油2500~35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6000倍液、20%除虫脲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