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茶根腐病

(十)茶根腐病

茶根腐病为担子菌亚门、卧孔菌属真菌病害,危害茶树根系,有茶红根腐病和茶褐根腐病之分。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南部茶区,湖南、四川、贵州、浙江、安徽等茶区也有发生。

1.症状。茶红根腐病染病后植株叶片稀疏,严重时整株枯死。一般情况下,病株上枯萎的叶片附着在枝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脱落。拔出病根后,有时可见根表面着生白色或红色革质分枝状菌膜,木质部一般不具条纹。根茎处或茎部常有平伏的或灵芝状的子实体(图33)。

茶褐根腐病染病后植株叶片变黄,凋萎的叶片在树枝上维持一段时间不脱落,病害的发展较慢。病根表面附有薄而脆的褐色菌膜和疏松的铁锈色绒毛状菌丝体。在根部皮层和木质部之间常有白色或黄色绒毛状菌丝体,后期木质部剖面呈蜂窝状褐纹。

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菌膜在土壤中或病根上越冬,条件适宜时长出营养菌丝,通过伤口侵染根部。以病根与健根的接触进行传播为主,其次担孢子也可以借风雨传播。土壤潮湿、酸碱度过高、排水不良、有机质缺乏的茶园发生严重。林地初垦后残存的病树桩、树根、碎木块是茶树根腐病的侵染源。

3.防治方法。①及时排除茶园积水,增施有机肥,促使根系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②发现病株时,及时开挖深沟,将病株与健株隔开,防止病菌蔓延。③药剂防治:连片发病时可用药液灌根,并及时施肥,促使新根尽快生长。可选用的农药有40%敌磺纳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7~10天灌根1次,共灌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