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茶卷叶蛾
2025年10月12日
(三)茶卷叶蛾
茶卷叶蛾属鳞翅目,卷叶蛾科。别名褐带长卷叶蛾、后黄卷叶蛾、茶淡黄卷叶蛾、柑橘长卷蛾等。幼虫初期在茶树顶部嫩叶尖吐丝卷叶危害,留下表皮,形成透明枯斑;后期将数叶结成较大虫苞,匿居苞内蚕食。我国长江以南各茶区均有发生。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8~12毫米,翅展23~30毫米,体黄褐色。前翅桨形,翅面淡棕色,多暗色细横纹,翅基部、顶角及中部具褐色斜带,后翅淡黄色。雄蛾前翅斑纹较深,前缘中部有一暗斑,近肩角有一半椭圆形的暗色前缘褶向上翻折。卵扁平,椭圆形,长约0.8毫米,淡黄色,呈鱼鳞状排列成卵块。幼虫大多6龄。成熟幼虫体长18~26毫米,头褐色,体黄绿至灰绿色,前胸盾板新月形,褐色,两侧下方各有2个褐色小点。蛹长11~13毫米,黄褐至暗褐色,腹部第二至第八节背面前、后缘均有一列短刺。臀刺黑色,末端有8枚小钩刺(图47—48)。
2.发生规律。长江下游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卷叶虫苞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4月下旬开始羽化,每年5~6月多雨季节发生的第一、二代种群较多。干旱季节虫口密度一般较低。以茶树长势旺盛、芽叶稠密,少采或留养不采的茶园发生较多。成虫趋光性较强,卵块产于茶树成、老叶正面,幼虫老熟后在虫苞内化蛹。
3.防治方法。①加强茶园管理,搞好修剪和中耕除草,保持茶树通风透光。②采茶时注意采摘卵块,捏死幼虫。③成虫发生期设置杀虫灯或糖醋液诱杀。④化学防治。在1~2龄幼虫盛发期喷药,可选用的农药有0.36%苦参碱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2.5%鱼藤酮乳油300~5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3000~6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