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来苏集》简介
《伤寒来苏集》这本书是由.(清)柯琴编撰创作的,《伤寒来苏集》共有290章节
1
内容提要
《伤寒来苏集》为清代医家柯琴所撰,该书共八卷,包括《伤寒论注》《伤寒论翼》和《伤寒附翼》三部分。柯氏对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原文重新编次,先立总纲一篇,然后六经...
2
王序
学中医,不可不读《伤寒论》,已是自隋唐至今的医界通论。其原因在于,《伤寒论》所蕴含的理法方药一以贯之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临床各科学术发展的基础,是以古代学者称...
3
刘序
仲景祖述轩岐越人,宪章神尹,作《伤寒论》,将医经经方裁合为一,为医道之久远奠立法脉准绳。其论言至简而义蕴深,若非经年累月精究细琢,并得名师点拨,实难入其堂奥。因...
4
丛书编纂散记(代前言)
看着案头甫定的“中医经典·跟名师读手记”伤寒辑笺注本书稿,思绪不禁拉回到三年前的沪上之旅,忆起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们商讨编纂这套丛书的缘起。 在上海一条记不...
5
导读 柯琴与《伤寒来苏集》
一、《伤寒来苏集》作者 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清代医学家。浙江慈溪文亭(今属余姚)人,其生卒年代不详。《浙江人物简志》载柯琴生卒年是“1619—1705”,《历...
6
目录
目 录 内容提要 王序 刘序 丛书编纂散记(代前言) 导读 柯琴与《伤寒来苏集》 一、《伤寒来苏集》作者 二、《伤寒来苏集》书名来历 三、柯琴为何要著《伤寒来苏...
7
自序
尝谓胸中有万卷书,笔底无半点尘者,始可著书;胸中无半点尘,目中无半点尘者,才许作古书注疏。夫著书固难,而注疏更难。著书者往矣,其间几经兵燹①,几番播迁,几次增删...
8
凡例
一、伤寒论一书,自叔和编次后,仲景原篇不可复见。虽章次混淆,犹得寻仲景面目。方喻①辈各为更定,《条辨》既中邪魔,《尚论》浸循陋习矣,大背仲景之旨。琴有志重编,因...
9
伤寒论翼自序
世之补《伤寒》者百余家,究其所作,不出二义:一则因论本文为之注疏,犹公、谷说《春秋》①也;一则引仲景之文而为立论,犹韩婴说《诗》②而为《外传》也。然引征者,固不...
10
伤寒论注 卷一
汉 南阳 张 机仲景 原文 清 慈谿 柯 琴韵伯 编注 清 昆山 马中骅骧北 校订...
11
伤寒总论①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②。 无热,指初得病时,不是到底无热。发阴,指阳证之阴,非指直中于阴。阴阳指寒热,勿凿分营卫经络③。按本论云:“太...
12
太阳脉证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仲景作论大法,六经各立病机一条,提揭一经纲领,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表章之①。六经虽各有表症,惟太阳主表,故表症表脉,独太阳得...
13
桂枝汤证上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此条是桂枝本证,辨症为主,合此症即用此汤,不必问其为伤寒、中风、杂病也。今人凿分风寒,不知辨症,故仲景佳方置之疑...
14
桂枝汤
桂枝二两,去粗皮③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③【注文浅释】 去粗皮,较之仲景原文的“去皮”,减少了一些误解。去的是“粗皮”,说明药材不是当年...
15
桂枝汤证下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 《内经》曰:“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汗不解者,须当更...
16
桂枝二麻黄一汤
本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后人合一方,失仲景异道同归之活法。③ ②【注文浅释】 “阳加于阴谓之汗”,汗液是由阳气蒸腾阴液而成,所以汗出不仅伤阴...
17
桂枝加附子汤
本方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煎服,不须啜粥。...
18
桂枝去芍药生姜新加人参汤
本方去芍药、生姜,加人参三两。...
19
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 甘草炙,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水五升,煮一升五合,分温三服。...
20
桂枝甘草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水二升,煮一升,顿服。...
21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以甘澜水①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22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芍药 生姜 白术 茯苓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 水八升,煮三升,温服一升。...
23
桂枝人参汤
桂枝四两 人参四两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干姜五两 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②桂,煮三升,温服。日再服,夜一服。 ①【注文浅释】 甘澜水:宋本《伤寒论》有...
24
葛根黄连黄芩汤
葛根半斤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服二升,分温二服。...
25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四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附子三枚① 水六升,煮二升,分温三服。...
26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本方加厚朴二两、去皮,杏仁五十枚。 水七升,微火煮三升,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27
桂枝加芍药汤
本方加芍药三两。...
28
桂枝加大黄汤
本方加大黄二两、芍药三两。 按:论中无芍药,疑误。② ①【注文浅释】 宋本、唐本、成注本《伤寒论》皆作“桂枝三两”,宋本、唐本、成注本《伤寒论》及《金匮玉函经》...
29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水六升,煮三升,分温三服。...
30
桂枝加桂汤
本方加桂枝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