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四两 黄芩 人参 生姜 茯苓 铅丹 桂枝龙骨 牡蛎各一两半 大黄二两 半夏一合 大枣六枚

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此方取柴胡汤之半,以除胸满心烦之半里;加铅丹、龙、蛎以镇心惊;茯苓以利小便;大黄以止谵语。桂枝者,甘草之误也。身无热无表证,不得用桂枝。去甘草则不成和剂矣。心烦谵语而不去人参者,以惊故也。

伤寒十三日,下之,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日晡潮热,已属阳明,而微利可疑。利既不因于下药,潮热呕逆,又不因利而除,故知误不在下而在丸药也。丸药发作既迟,又不能荡涤肠胃,以此知日晡潮热,原因胃实。此少阳阳明并病,先服小柴胡二升,以解少阳之表;其一升加芒硝,以除阳明之里。不加大黄者,以地道原通;不用大柴胡者,以中气已虚也。后人有加大黄、桑螵蛸者,大背仲景法矣

①【注文浅释】

唐本《伤寒论》作“半夏一合半”,宋本《伤寒论》及《金匮玉函经》皆作“半夏二合半”,成注本《伤寒论》作“半夏二合”。

②【注文浅释】

小柴胡汤一半量,其余药物皆符合,唯半夏原是半升,半量是二合半,不应该是一合。所以半夏用量,当以宋本《伤寒论》《金匮玉函经》的二合半为准。

③【临证薪传】

此方桂枝的作用不是解表而在于利水,与茯苓同用温阳化气利水,治“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有水饮内停之小便不利,则不能用甘草。所以仲景原方药无误。

④【注文浅释】

柴胡加芒硝汤方药及用量本书未列,成注本《伤寒论》亦未列出,宋本《伤寒论》作:“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切,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大枣四枚擘,芒硝二两。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臣亿等谨按,《金匮玉函》方中无芒硝。别一方云,以水七升,下芒硝二合,大黄四两,桑螵蛸五枚,煮取一升半,服五合,微下即愈。本云,柴胡再服,以解其外,余二升加芒硝、大黄、桑螵蛸也。”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其时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太阳居三阳之表,其病过经不解,不转属阳明,则转少阳矣。心烦喜呕,为柴胡证。然柴胡证或胸中烦而不痛,或大便微结而不溏,或腹中痛而不满。此则胸中痛,大便溏,腹微满,皆不是柴胡证。但以欲呕一证似柴胡,当深究其欲呕之故矣。夫伤寒中风,有柴胡证,有半表证也,故呕而发热者主之。此病既不关少阳寒热往来,胁下痞硬之半表,见太阳过经而来,一切皆属里证,必十日前吐下而误之坏病也。胸中痛者,必极吐可知;腹微满,便微溏,必误下可知。是太阳转属阳明,而不属少阳矣。今胃气虽伤,而余邪未尽,故与调胃承气和之。不用枳、朴者,以胸中痛,上焦伤,即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谓也。若未经吐下,是病气分而不在胃,则呕不止而郁郁微烦者,当属之大柴胡矣。

此阳明少阳疑似证。前条得坏病之虚,此条得坏病之实。

上论柴胡变证。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病从外来者,当先治外而后治其内。此屡经妄下,半月余而柴胡证仍在,因其人不虚,故枢机有主而不为坏病。与小柴胡和之,表证虽除,内尚不解。以前此妄下之药,但去肠胃有形之物,而未泄胸隔气分之结热也。急者满也,但满而不痛,即痞也。姜、夏以除呕,柴、芩以去烦,大枣和里,枳、芍舒急。而曰下之则愈者,见大柴胡为下剂,非和剂也。若与他药和下之,必有变证,意在言外。呕不止,属有形;若欲呕,属无形。

①【医理探微】

“急”,有拘急、挛急之意。心下急,即心下胃脘部拘紧疼痛是芍药证,故小柴胡汤效差。柯注“急者,满也”有误。

②【案例犀烛】

陈某,男,38岁,2011年9月5日初诊。血肌酐112μmol/L,尿酸467μmol/L,痛风反复发作,咽部有痰,大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用:柴胡15g,枳实15g,炒黄芩15g,姜半夏15g,制川军10g,炒白芍15g,桃仁15g,生薏仁15g,生姜15g,红枣15g。14剂。

2011年9月19日复诊,痛风已控制,疼痛未再发作,上方加土茯苓30g,萆薢30g。14剂。

2011年10月3日三诊,血检:肌酐103μmol/L,尿酸347μmol/L,均已正常。

按语:大量进食肉类食物,加上大量喝酒,形成了以“五高”(高体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尿酸)为特点的一大类人群。作为代谢器官的肝脏不堪重负。大柴胡汤疏肝利胆、通腑泄浊,可以促进肝脏的代谢,进而有效治疗“五高”病证。我们经常使用大柴胡汤治疗代谢性疾病中病机属实属热者,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上述大柴胡汤治疗痛风、肾功能异常只是其中一例。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里者对表而言,不是指胃。此热结气分,不属有形,故十余日复能往来寒热。若热结在胃,则蒸蒸发热,不复知有寒矣。往来寒热,故倍生姜佐柴胡以解表;结热在里,故去参、甘之温补,加枳、芍以破结。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汗出不解,蒸蒸发热者,是调胃承气证。汗出解后,心下痞硬,下利者,是生姜泻心证。此心下痞硬,协热而利,表里不解,似桂枝人参证。然彼在妄下后而不呕,则此未经下而呕,则呕而发热者,小柴胡主之矣。然痞硬在心下而不在胁下,斯虚实补泻之所由分也,故去参、甘之甘温益气,而加枳、芍之酸苦涌泄耳。

上论大柴胡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