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大黄 芒硝 甘草

此治太阳阳明并病之和剂也。因其人平素胃气有余,故太阳病三日,其经未尽,即欲再作太阳经,发汗而外热未解。此外之不解,由于里之不通,故太阳之头项强痛虽未除,而阳明之发热不恶寒已外见。此不得执太阳禁下之一说,坐视津液之枯燥也。少与此剂以调之,但得胃气一和,必自汗而解,是与针足阳明同义,而用法则有在经在府之别矣。不用气药而亦名承气者,调胃即所以承气也。《经》曰:“平人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实,故气得上下。”今气之不承,由胃家之热实。必用硝、黄以濡胃家之糟粕,而气得以下;同甘草以生胃家之津液,而气得以上。推陈之中,便寓致新之义,一攻一补,调胃之法备矣。胃调则诸气皆顺,故亦得以承气名之。前辈见条中无燥屎字,便云未坚硬者可用。不知此方专为燥屎而设,故芒硝分两多于大承气。因病不在气分,故不用气药耳。古人用药分两有轻重,煎服有法度,粗工不审其立意,故有三一承气之说。岂知此方全在服法之妙,少少服之,是不取其势之锐,而欲其味之留中,以濡润胃府而存津液也。所云“太阳病未罢者不可下”,又与“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合观之,治两阳并病之义始明矣。白虎加人参,是于清火中益气;调胃用甘草,是于攻实中虑虚。

①【注文浅释】

仲景曰:“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虽然是二阳并病,但太阳证罢才能用攻下治疗。所以,柯注“太阳之头项强痛虽未除,而阳明之发热不恶寒已外见……少与”调胃承气汤之说不成立。仲景曰:“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此是“欲作”非是“已作”阳明病,针足阳明是“截病防变”之法。仲景曰“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此完全是阳明病才用调胃承气汤治疗。总之,有太阳病存在的情况下,则不能使用下法治疗,“下之为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