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汤证

茵陈汤证

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腹满,小便不利,渴饮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阳明多汗,此为里实表虚,反无汗,是表里俱实矣。表实则发黄,里实则腹满。但头汗出,小便不利,与麻黄连翘证同。然彼属太阳,因误下而表邪未散,热虽里而未深,故口不渴,腹不满,仍当汗解;此属阳明,未经汗下,而津液已亡,故腹满,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此瘀热在里,非汗吐所宜矣。身无汗,小便不利,不得用白虎;瘀热发黄,内无津液,不得用五苓。故制茵陈汤以佐栀子、承气之所不及也。但头汗,则身黄而面目不黄;若中风不得汗,则一身及面目悉黄。以见发黄是津液所生病。

②【注文浅释】

热越:热邪外越。

③【医理探微】

“阳明病外证云何,身热,汗自出……”阳明里热逼迫津液外泄则汗。汗出是阳明里病之外证,与表虚无涉。里热随汗出外越,即为“热越”,无汗则热不得外越,即为“瘀热(郁热)”,亦不是“表实”。小便不利,则湿邪内停。湿热蕴结,进而发黄。腹满、渴饮水浆等皆是湿热蕴结之象。

④【临证薪传】

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治疗湿热发黄。白虎汤清阳明里热,无利湿之功,不能治疗湿热发黄。五苓散但利水湿,不能清热,同样不能治湿热发黄。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七八日不解,阳气重也;黄色鲜明者,汗在肌肉而不达也;小便不利,内无津液也;腹微满,胃家实也。调和二便,此茵陈之职。

①【医理探微】

身黄特点是由内在的病理机制决定的,湿中有热,即柯注所谓“阳气重”,则身黄鲜明有光泽,即“身黄如橘子色”;湿而有寒,即阳气不足,则身黄晦暗无光泽,所以“黄色鲜明者”非因“汗在肌肉而不达”。“小便不利”是湿邪内停,非“内无津液”。湿热蕴结,腑气不畅,出现“腹微满”,大便溏黏不畅,非大便硬结之“胃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