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汤证
2025年09月26日
麻黄附子汤证
少阴病,始得之,无汗恶寒,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②
太阳主表,病发于阳,故当发热;少阴主里,病发于阴,只当内热。今始得寒邪,即便发热,似乎太阳,而属之少阴者何?《内经》曰:“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故反热而脉则沉也。肾为坎象,二阴不藏,则一阳无蔽,阴邪始得而内侵,孤阳因得以外散耳。病在表脉浮者,可发汗可知;病在表脉沉者,亦不可不汗矣。然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亡阳则阴独矣。故用麻黄开腠理,细辛散浮热,而无附子固元阳,则热去寒起,亡可立待也。其人不知养藏之道,逆冬气而伤肾,故有此证。能不扰乎阳,无泄皮肤,去寒就温,讵③有此患哉?本条当有无汗恶寒证④。
②【案例犀烛】
纪某,女,44岁,2012年3月12日初诊。患者平素嗜睡,乏力,头痛,近2天来受凉后咳嗽,低热,大便稀,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以:生麻黄10g,制附片先煎10g,细辛6g,炙甘草6g,生姜15g,红枣15g。7剂。
2012年3月19日复诊,嗜睡减轻,咳嗽已愈。
按语:麻黄细辛附子汤温阳解表以治疗“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又有温阳止咳、温阳提神的作用,可以治疗阳虚而咳嗽嗜睡者。
③【注文浅释】
讵:岂。
④【注文浅释】
宋本《伤寒论》等无“无汗恶寒”四字。
少阴病,始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言无里证,则有表证可知。以甘草易细辛,故曰微发汗。要知此条是微恶寒微发热,故微发汗也。《皮部论》云:“少阴之阴,其入于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此证与附子汤证,皆是少阴表证。发热脉沉无里证者,从阳部注于经也;身体骨节痛,手足寒,背恶寒,脉沉者,从阴内注于骨也。从阳注经,故用麻黄、细辛;从阴注骨,故用参、苓、术、芍。口中和,枢无热,皆可用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