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汤证

黄连汤证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此热不发于表而在胸中,是未伤寒前所蓄之热也。邪气者即寒气。夫阳受气于胸中,胸中有热,上形头面,故寒邪从胁入胃。《内经》所谓:“中于胁则下少阳”者是也。今胃中寒邪阻隔,胸中之热不得降,故上炎作呕;胃脘之阳不外散,故腹中痛也。热不在表,故不发热;寒不在表,故不恶寒。胸中为里之表,腹中为里之里。此病在焦府之半表里,非形驱之半表里也。往来寒热者,此邪由颊入经,在形身之半表里。如五六日而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此伤于寒而转为热,非素有之热。或腹中痛者,是寒邪自胸入腹,与此由胁入胸胃不同。故君以黄连,亦以佐柴胡之不及也。

欲呕而不得呕,腹痛而不下利,似乎今人所谓干霍乱、绞肠痧等症

①【注文浅释】

中于胁:《灵枢·邪气藏腑病形》作“中于颊”。

②【注文浅释】

焦府:三焦。

③【注文浅释】

该症状与干霍乱(绞肠痧)相似,汤药服法“日三夜二服”反映病势较急,黄连汤证确实像干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