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汤

黄芩汤

黄芩 芍药 甘草 大枣

太阳阳明合病,是寒邪初入阳明之经,胃家未实,移寒于脾,故自下利。此阴盛阳虚,与葛根汤辛甘发散以维阳也。太阳少阳合病,是热邪陷入少阳之里,胆火肆逆,移热于脾,故自下利。此阳盛阴虚,与黄芩汤苦甘相淆以存阴也。凡太少合病,邪在半表者,法当从柴胡桂枝加减。此则热淫于内,不须更顾表邪,故用黄芩以泄大肠之热,配芍药以补太阴之虚,用甘、枣以调中州之气。虽非胃实,亦非胃虚,故不必人参以补中也。若呕是上焦之邪未散,故仍加姜、夏。此柴胡桂枝汤去柴桂人参方也。凡两阳之表病,用两阳之表药;两阳之半表病,用两阳之半表药。此两阳之里病,用两阳之里药。逐条细审,若合符节。然凡正气稍虚,表虽在而预固其里。邪气正盛,虽下利而不须补中。此又当着眼处。《内经·热病论》云:“太阳主气,阳明主肉,少阳主胆。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冬不藏精,则精不化气,故先气病,次及肉之病而及胆,仍自外之内。此病本虽因于内,而病因为伤于寒,故一病两名耳。胆汁最苦最寒,乃相火中之真味。火旺之水亏,胆汁上溢而口苦,故用芩、连之品以滋胆汁而清相火也。

②【注文浅释】

肆逆:肆虐。

①【案例犀烛】

葛某,女,30岁,2011年11月22日初诊。昨日开始腹泻、腹痛,今日腹痛泄泻3次,舌红,苔白,脉弦细。治用:葛根30g,细川连3g,炒黄芩10g,炒白芍10g,炒白术15g,炙甘草6g,生姜3片,红枣12g。3剂。

后患者告知服药1剂后腹痛、腹泻缓解。三剂后腹痛未再发,大便已正常。

按语:黄连、黄芩药性苦寒,有清热燥湿之功,擅长治疗湿热下利。葛根升津止利,芍药缓急止痛,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合用葛根芩连汤与黄芩汤,以提高治疗湿热下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