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汤
猪苓 泽泻 茯苓 滑石 阿胶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内阿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一服。
五味皆润下之品,为少阴枢机之剂。猪苓、阿胶,黑色通肾,理少阴之本也;茯苓、滑石,白色通肺,滋少阴之源也。泽泻、阿胶,咸先入肾,壮少阴之体;二苓、滑石,淡渗膀胱,利少阴之用。故能升水降火,有治阴和阳,通理三焦之妙。
阳明病,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脉证全同五苓。彼以太阳寒水利于发汗,汗出则膀胱气化而小便行,故利水之中,仍兼发汗之味;此阳明燥土最忌发汗,汗之则胃亡津液,而小便更不利,所以利水之中,仍用滋阴之品。二方同为利水:太阳用五苓者,因寒水在心下,故有水逆之证,桂枝以散寒,白术以培土也;阳明用猪苓者,因热邪在胃中,故有自汗证,滑石以滋土,阿胶以生津也。散以散寒,汤以润燥,用意微①矣。
①【注文浅释】
微:精微。
二方皆是散饮之剂:太阳转属阳明者,其渴尚在上焦,故仍用五苓入心而生津。阳明自病而渴者,本于中焦,故又借猪苓入胃而通津液。①
阳明病,汗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阳明病,重在亡津液。饮水多而汗不多,小便不利者,可与猪苓汤利之。若汗出多,以大便燥,饮水多,即无小便,不可利之。不知猪苓汤本为阳明饮多而用,不为阳明利水而用也。不可与猪苓汤,即属腑者不令溲数之意。以此见阳明之用猪苓,亦仲景不得已之意矣。汗多而渴,当白虎汤;胃中燥,当承气汤,具在言外。
①【医理探微】
“阳明病,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由于脉证相同,历代注家着眼于两汤证脉浮之属性上加以鉴别,即五苓散证脉浮病在(太阳)表、性质为寒,而猪苓汤证脉浮病在(阳明)里、性质为热,但都没能辨明两者的关键性差异。两者的关键性差异在于“小便不利”的本质不同。猪苓汤证的“小便不利”是尿频尿急尿痛,而五苓散证的“小便不利”是小便量少甚至无尿。猪苓汤证小便不利是因肾虚膀胱热,而五苓散证的小便不利是因膀胱气化不利。猪苓汤育阴清热利水,而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所以猪苓汤的使用要抓住尿频尿急尿痛的特点,猪苓汤治疗的是淋病淋证;五苓散的应用以少便量少为前提,治疗癃闭、水肿、臌胀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