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

茵陈禀北方之色,经冬不凋,受霜承雪,故能除热邪留结;栀子以通水源;大黄以调胃实。令一身内外之瘀热悉从小便出,腹满自减而津液无伤,此茵陈汤为阳明利水之妙剂也。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不可下,于寒湿中求之。

发黄有因瘀热者;亦有因寒邪者;有因于燥令者;亦有因于湿化者。则寒湿在里,与瘀热在里不同,是非汗、下、清三法所可治矣。伤寒固宜发汗,发之而身目反黄者,非热不得越,是发汗不如法,热解而寒湿不解也。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则身自黄而面不黄,以此知系在太阴,而非阳明病矣。当温中散寒而除湿,于真武、五苓辈求之

②【注文浅释】

大黄通腑泄热,非泻下燥屎“以调胃实”。

③【注文浅释】

寒湿发黄,可以选用“茵陈五苓散”或“茵陈理中汤”或“茵陈术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