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诗人与阅世
原文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60)。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61)
译文
客观的诗人,必须要多去阅历世俗风情,在社会生活中经历越深入,所写的材料才会越丰富,越显得变化多端,《水浒传》《红楼梦》的作者就是这样的。而主观的诗人,不需要多去阅历世俗风情,在社会生活中经历越浅的人,性情就越真切纯粹,李后主就是这样的人。
评析
李后主因有赤子之心,所以情真意切,表达出的亡国之苦,真挚动人。且能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传达出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如“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
叶嘉莹先生也曾在《大晏词的欣赏》中试着将诗人分为理性之诗人和纯情之诗人,说理性诗人的感情“似一面平湖”,“虽然受风时亦复觳皱千叠,投石下亦复盘涡百转,然而却无论如何总也不能使之失去其含敛静止、盈盈脉脉的一份风度”,而纯情诗人的感情却“像滔滔滚滚的江水,一任其奔腾倾泻而下,没有平湖的边岸的节制,也没有平湖渟蓄不变的风度。”两种区分虽然叫法不同,意思却大抵一致,即理性之诗人往往冷静而客观,对人生世事多一份理性的关照和洞察的彻悟;纯情之诗人往往热烈而敏锐,对人生世事的体认多凭其纯真强锐的感受和任纵的性情;前者最是“看得透”,后者最是“看不透”,前者诗文因“看得透”而显智慧,后者诗文因“看不透”而显至情。
王国维认为,描写客观的诗人,应当对事物有充分的了解,并拥有丰富的阅历,这样才能在创作的时候拥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在具体写作的时候就能纵横变化,不会流于刻板,才能创作出如同《水浒传》《红楼梦》那样的巨著。而抒发主观情感的诗人则不需要有丰富的阅历,应该保持纯真,免于外界的影响和打扰,只有这样才能将最原始、最单纯、最本质的感情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