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主之词以血书者

十八 李后主之词以血书者

原文

尼采(62)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63)《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故不同矣。

译文

尼采说:“所有的文学作品,我喜欢那些用血写成的。”李后主的词,真可以说是用血来写就得了。宋徽宗的那首《燕山亭》的词与其略微有点相似。然而,宋徽宗不过是抒发自己身世的感慨,李后主的词却俨然有释迦牟尼、耶稣基督背负人类罪恶的感觉,两者之间思想境界的大小是完全不一样的。

评析

王国维援引尼采之语是为了使自己之前提到的“真感情”增加一有力佐证。所谓“以血书者”是指作者发自内心的、至情至性的文字。李煜词具有强烈的感发力量,是他自己灵魂深处真性的流淌,没有丝毫的做作,所以,其作品凝流淌着浓浓的真情,读者很容易沉浸其中与之产生共鸣,不能自已。“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不是说后主像释迦那样主动地承担人类的罪恶,而是说,后主的词所传达出来的主旨,直接契合了人类悲愁的最高境界。如“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等,已经跳出了个人的愁怨,上升到了人类共有的高度。所以,总是能让阅读者能联系到自身的经历而受到强烈的冲击,引起共鸣,兴发感动。反观宋徽宗的词,则局限于个人的情感世界中,愁绪也是个人的,没有抵达普适的人生悲愁的高度。所以,高下立现。

此则词话为王国维诠释李煜“神秀”的内涵。读此则词话,应与前几条论李煜词的一些观点合在一起看。王国维认为五代、北宋期间的词独绝精妙,而对于五代他又特别推崇李煜的词。王国维将李煜和亡国皇帝宋徽宗作比较。宋徽宗在汴京沦失后被金兵俘虏,羁押北方,途中所作《燕山亭》词,其情感固然悲痛哀伤,但也只是自道身世苦难而已,带有明显的个人倾向。而李煜的词中充满了家国之感,并且感悟出人生的渺小、短暂与自然的伟大、永恒之间的强烈对比。这种感悟已经超越了李煜一人之所感所想,其实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两者境界的大小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