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
原文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90),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应为‘蓦然回首’),那人正(应为‘却’)在灯火阑珊处”(91),此第三境也(92)。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93)
译文
古往今来,凡是能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定会经历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种境界。这些语句,如果不是大词人是说不出来的,但是从这层意义上去解释诗词,恐怕不会被晏殊、欧阳修这些大词人赞同。
评析
这是《人间词话》的一段名言,王国维用晏殊、柳永、辛弃疾三首词的断句,描绘了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立业、治学的艰苦历程,极富真知灼见。第一种境界讲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入门前表现出来的茫无头绪,不知所措。第二种境界则讲他们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叩打学门时上下求索,攀登书山时以勤为径,泛舟学海时将苦作舟的勤奋、专一、执着与坚韧。而第三种境界则是这些人在艰苦的寻求中,功夫到处,豁然开朗,灵感顿生,畅游学海胜似闲庭信步。如此谈成就事业、谈做学问非常高屋建瓴而又深刻幽邃、贴切浑融,其深致款曲已远超词话的范围。
王国维一直在强调人的“赤子之心”,同时他也认为天才必须“济之以学问,助之以德性,始能产生真正之大文学”。在这里,他借宋词来表达实践中的三个阶段以说明后天的修养也同样重要。
同时,王国维也明白自己如此解释三句词句是断章取义,是姑妄言之,所以他说自己的解释未必是引词作者所持的本义。他还认为,能够给人以联想的阐释空间的词句也不是一般词人能写得出来的,必须是“大词人”才能写出在具体的意象中涵盖更为丰富的内涵的词句。如此,王国维也为自己联想的合理性作了一定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