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风人深致

二十四 风人深致

原文

《诗·蒹葭》(84)一篇,最得风人(85)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86)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译文

《诗·蒹葭》一篇最能体现出诗人深沉的情愫。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词句,意境跟它很相似,但还是有所区别的,前者洒脱自然,无拘无束,后者表现得悲哀雄壮。

评析

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屡次使用“风人深致”一词,王国维很可能是承此而来。“风人深致”属于传统诗学话语,“风人”即“诗人”之意,“深致”则是在诗歌语言之外所表达的深刻、深远的情致。

王国维认为晏殊的《蝶恋花》一词与《蒹葭》“意颇近之”,两者都是一种凝望,只是一在水边,一上高楼;同样是望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即,是一种近乎绝望的期望;一者为秋水之寒,一者为“罗幕轻寒”,以外在的寒冷喻心情之孤独。不同的是《蒹葭》篇意象较单纯,只有蒹葭萋萋,只有秋水潺潺白雾迷茫,而晏殊词意象更丰富些,槛菊愁烟兰泣露,燕双飞而人独立,明月高楼西风凋碧树,还有望不尽的天涯归路。当然所有意象的中心无非是离别与想念。

王国维对“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评价是“悲壮”,也是有道理的,其描摹的情状堪“悲”,“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句又确有一种宏大的气象,称得起一个“壮”字。总之,两首诗歌相比均有含蓄蕴藉之美,皆含悲苦情状,但前者更缠绵,有清新之风,后者更高远,堪称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