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

十五 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

原文

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美成《浪淘沙慢》二词(19),精壮顿挫,已开北曲(20)之先声。若屯田之《八声甘州》(21)、东坡之《水调歌头》(22),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译文

长调自然以周邦彦、柳永、苏轼、辛弃疾的最为精致。周邦彦《浪淘沙慢》二词,精壮顿挫,已经开创了北曲的先声。至于柳永的《八声甘州》,苏轼的《水调歌头》,都是积蓄感情所作,格调高绝千古,不能把它们作为普通的词来评论。

评析

此则词语主要阐述了长调的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长调创作的常态,为精壮顿挫,与元杂剧的结构方式类似;一种是长调中的例外,为伫兴而作,与小令作法颇为相似。

所谓“精壮顿挫”,是说词在表达情感时,情感随着结构的起承转合而变化。比如元杂剧,它一本基本为四折,叙事的基本结构是起承转合。长调与元杂剧中的北曲相近,因此王国维认为,可以把长调中的这种情况当作是北曲的先声。比如,王国维选取的周邦彦两首长调中的前一首,在表达离别钱的氛围、离别的心态以及离别后的回忆和心情时,情感的变化在顿挫中有明显的阶段性。

还有一种长调,没有这样精心的结构安排,它的创作特点就是伫兴而成。王国维以柳永的《八声甘州》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例。王国维认为这样的作品虽然在体制上属于长调,但是它与一般长调的精壮顿挫不同,而与小令的作法一致。这种长调显现出的特点是格调高远、韵味深长。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王国维选取的柳永和苏轼的作品与他的词体观念很契合,但王国维也意识到这种类型的作品并不是长调创作的常规模式,所以他也说“不能以常词论也”。所以,这一则清晰地体现出了王国维对长调体制的部分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