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忌用替代字

三十四 词忌用替代字

原文

词忌用(114)替代字,美成《解语花》(115)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116)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117)所以为东坡所讥也。(118)

译文

作词忌讳用替代字。周邦彦《解语花》中的“桂华流瓦”一句,境界极妙,只是可惜用“桂华”二字来替代了“月光”。再到吴文英以后,用替代字的人更多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是情感不强烈深厚,就是语言不够高超精妙。因为如果意足,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找替代字,如果语妙,根本就没有必要去找替代字。这就是秦观的“小楼连苑”“绣毂雕鞍”之所以被苏轼讥嘲的原因。

评析

关于代字,是用其他的事物替代本体,类似借代,很多与典故相关,也是用典的问题。王国维对用替代字持否定态度。他认为词人之所以用代字,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意不足;二、语不妙。如果文章意蕴足够的话,不会给代字留下空间;如果个人语言足够丰富和精妙也不必代,用代字只是为了掩饰自己在这两方面的不足而已。想起来确实有道理,不过,或者还有一种情况,因为读书人的矜持,说得严重一点就是炫耀与卖弄,好像孔乙己,他一定要告诉别人,回字可是有四种写法的。

王国维在结尾引用传说中苏轼对秦观“小楼”两句的批评,以作为其反对替代字的佐证。苏轼讥笑秦观一事见于黄昇《花庵词选》:苏轼问秦观有没有什么新作,秦观举了“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苏轼说“十三个字只讲了一人骑马楼前过。”秦观反问苏轼,苏轼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众人听后折服。秦观词却显累赘,而苏轼的词直接客观地描述出景物,两者之间的优劣则可见矣。王国维引用此例,直观地表明了自己“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