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与词之体质

五十九 近体诗与词之体质

原文

近体诗(208)体制,以五、七言绝句(209)为最尊,律诗(210)次之,排律(211)最下。盖此体于寄兴言情,两无所当,殆有韵之骈体文(212)耳。词中小令(213)如绝句,长调(214)似律诗,若长调之《百字令》《沁园春》等,则近于排律矣。(215)

译文

近体诗的体制,以五言、七言绝句最为尊尚,律诗次之,排律为最下。这是因为排律不论是寄托兴味还是抒发情感都不太适合,只是近似于有韵的骈体文而已。词中的小令如同绝句,长调如同律诗,至于长调中的《百字令》《沁园春》等,就与排律差不多了。

评析

此则词话表面上开来是讲文体尊卑的,而其实质是讲“寄兴言情”的。早在王国维之前,就有绝句难于律诗、律诗难于古风的说法,这是因绝句要在十分短小的篇幅内体现出全部的内容,这就要求作家对文字的把控和玩味十分熟稔,要求作家能够直接截取到自己最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情景,并将其融入诗中;或者仅仅通过细节和琐事来表现其主旨。绝句通常不会引用典故,语言清通明白,他人一看便知,且回味无穷。而律诗的篇幅较绝句长,其表现方式较绝句自由,而且可以使用华丽的辞藻对其进行修饰点缀,用精巧的构思来弥补自己技巧上的不足。古风中的歌行、排律等的表现手法就更加宽广了,不过也因此其内容更易流于空洞。

王国维注意到词与诗的相同之处,因此以小令比绝句,长调比律诗,而那些篇幅较长的长调则与排律相似。于此,王国维显然对小令情有独钟,这是因为在写小令的时候作者能直接将自己的情绪以及眼前之景表现出来,且多有言外之意,十分符合其“境界说”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