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不得其平而鸣

八 不得其平而鸣

原文

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08)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译文

古诗说:“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所谓诗词,就是人们的理想得不到满足而发出的声音。所以,抒发欢快愉悦之情的文辞很难精妙,而抒发愁苦的文辞却极易工巧。

评析

快乐总是很单纯,描来摹去感受总是差不多,而人间的愁苦,在诗人的笔下却都写不清道不尽。同悼亡人,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也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同怀故国,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也有“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同是相思,有“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有“眉上心间,无计相回避”;同感乡愁,有“黯乡魂,追旅思”,亦有“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千中心情,万般意绪,总一个愁字了得!

正是因为时间的愁苦如此深重,才能轻易地触动诗人敏感的心灵,他们也才如此深刻地将这永不宁息的意绪凝结在那些华美的篇章之中。也正如王国维所说的“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也正因为诗人们捕捉了这世上无尽的愁绪,因思而歌,才会有如此之多的名篇佳制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