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咏月词

四十七 辛弃疾咏月词

原文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170)体作《木兰花慢》(171)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172)

译文

辛弃疾中秋节饮酒直到天亮,用《天问》的形式作了一首《木兰花慢》送月词,写道:“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词人的想象,居然能悟到月亮围绕地球旋转的道理,与科学家的研究契合,可以称得上是神悟。

评析

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做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早在哥白尼四百多年以前,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

在王国维生活的年代,恰逢东学西渐时期,他在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之后,为辛弃疾认为地球是圆的,月亮绕着地球转的想象与现实科学一致而感到兴奋,于是特意将其作为一例举出,并对其表示赞同,同时也用以引证他提出的思想家也是写实家的观点,也印证了大词人的造境比合乎自然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