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写景之作,终隔一层
原文
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137)“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138)“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139),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140)、梦窗创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141)存乎其间耶?
译文
在姜夔写景的词作中,譬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等词句,虽然格调韵味高雅,但是读起来如同雾里看花一般,终归隔了一层。史达祖、吴文英等词人写景的弊病,也都在一个“隔”字上。都说在渡江南下以后,北宋词人的风韵就绝迹了,难道真有运数在这其间流转吗?
评析
这一则词话评述南宋诸家写景之病,宗旨在为其从整体上推崇北宋贬抑南宋提供理论支持。“北宋风流,渡江遂绝”八字,乃露出真相者。所以虽然只是列举了姜夔词句来作为“隔”的范例,但“梅溪、梦窗诸家”云云乃以此涵盖南宋一代之意。
姜夔的“二十四桥”二句,以旧桥、轻波、冷月构成一幅扬州战后萧条冷清景况,在凄清寂寥的画面中寄寓了姜夔的沉痛之情。月光本无所谓冷热,更无所谓有无声音,但姜夔前缀一“冷”字,后缀以“无声”二字,堪称无理而妙。“数峰”二句写黄昏欲雨,数峰无法如大雁一样随云而去,所以只能无奈地“商略”着对策。“高树”二句写秋季渐临,栖居高树的晚蝉在凄凉的鸣叫声中包含着对秋季将至的惊恐之意。三处句子都带有拟人的意味,景物中移入了词人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都偏于沉痛和忧虑不安方面,所以被王国维誉为“格韵高绝”。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这种拟人的方式也淡化了所描写景物的具体形态,带有意象化甚至抽象化的特征。所以,讲究描写景物要直观鲜明的王国维,便对此不满了。所谓“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正是因为姜夔的这种创作方式弱化了景物描写的直观性,而强化了景物的抒情性,王国维称之为“隔”,原因即在此。
在此则词话的结尾,王国维由姜夔推广到史达祖和吴文英诸家,意在说明姜夔的“隔”其实是南宋词人的通病,他认为宋南渡后,词的风流俊逸却没有随之而来,南宋词人少了原先应有的真趣。王国维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是跟他求实、求新的治学理念分不开的,但是,这样一来他就忽略了文学作品借景抒发个人情感的作用,而他的这一看法也就带有片面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