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 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
原文
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也。然其游戏,则以热心为之,故诙谐与严重二性质,亦不可缺一也。
译文
诗人将一切外物都看作文字游戏的材料。但是,他们必须以热心来对待这场游戏,所以,诙谐幽默和庄严认真这两种特性,也是缺一不可的。
评析
王国维的游戏说,应该是来自康德与席勒。因为,康德认为艺术并非是自然,更加不是科学或者手工艺,而是一种自由的游戏。而席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诠释说,艺术起源于人们精力过剩的游戏,只不过这种游戏与人们的想象相结合,就产生了艺术。王国维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文学是“势力”的产物,而此处的势力指的是人类争强好胜的欲望。人们的欲望在得到满足之后就会生出空虚无聊之感,为消除这样的空虚与无聊,人们便创了文学作品,就如同儿童会通过游戏来打发无聊一样。
注释:
(01)“淮南”二句,出自姜夔《踏莎行》,全文见附录甲之九十二。此则词话原稿在前诗话第四十九则之后,故云“亦仅二语”。
(02)原稿此则词话已删,今补。
(03)《壶中天慢》全文见附录甲之九十三。
(04)参看贺铸的词作《宛溪柳》,全文见附录甲之九十四。
(05)历下:即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为明代“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其相关诗词见附录甲之九十五。
(06)新城:即王士祯,其相关诗词见附录甲之九十六。
(07)原稿以下删“至宋末诸家,仅可譬之腐烂制艺,乃诸家之享重名者且数百年。始知世之幸人,不独曹蜍、李志也”。
(08)“谁能”两句,出自晋宋齐辞《子夜歌》,节录见附录甲之九十七。子夜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相传为晋代江南一位名叫子夜的女子所创,属于乐府诗的一种。
(09)原稿,此则词话被删去。
(10)“甘作”两句,出自牛峤《菩萨蛮》,全文见附录甲之九十八。此处,王国维将“须”误作“甘”。牛峤(生卒年不详),字公卿,一字延峰,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唐末五代词人。
(11)“换我心”三句,出自顾夐《诉衷情》,全文见附录甲之九十九。顾夐(xiòng):字、里、生卒年均无考。唐朝士大夫、词人,官至太尉,词风间似温庭筠,今存词五十五首。
(12)“衣带”两句:见《人间词话》第二十六则。
(13)“许多”三句,出自周邦彦《庆宫春》,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
(14)“要眇宜修”,出自屈原《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州。”“眇”可作精美之意;“修”指打扮装饰,可引申为创意。
(15)原稿此处删“言格律”三字。
(16)“西风”两句,出自贾岛《忆江上吴处士》,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零一。此处,王国维将“秋风”误作“西风”,将“落叶”误作“落日”。
(17)即周邦彦的《齐天乐·秋思》和白朴的《双调·得胜乐·秋》《秋夜梧桐雨·普天乐》,三词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零二、一百零三、一百零四。
(18)参看吴激的《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零五。此词全篇化作唐人诗句典故,使全词意境深远。
(19)《浪淘沙慢》二词: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零六。
(20)北曲:指金元时流行于北方的杂剧、散曲。
(21)屯田:即柳永。柳永曾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八声甘州》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零七。
(22)《水调歌头》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零八。
(23)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零九。
(24)能品:即精品。
(25)《贺新郎》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一十。
(26)《定风波》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一十一。
(27)韩玉(生卒年不详):字温甫,南宋词人。著有《东浦词》,故世人又称其“韩东浦”。
(28)《贺新郎》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一十二。
(29)叶:即叶韵,同“谐韵”“协韵”,诗韵术语。
(30)《卜算子》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一十三。
(31)谭复堂:即谭献(1832—1901),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词人,学者。《箧中词选》是他编选的清人词集。
(32)蒋鹿潭:即蒋春霖(1818—1868),字鹿潭。清代词人。著有词集《水云楼词》。
(33)项莲生:即项鸿祚(1798—1835),原名继章,后改为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词人,著有《水仙亭词》二卷,《忆云词甲乙丙丁稿》四卷。
(34)以下删“虽谐婉有余,终鲜独到之处”。
(35)倜:洒脱,不拘束。
(36)竹坨:即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坨,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清代秀水(今浙江嘉兴)人。著名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词风清丽。
(37)德舆:即潘德舆(1785—1839),字彦辅,号四农,别号艮庭居士、三录居士、念重学人、念石人,清代山阴(今江苏淮安)人,诗文家、文学评论家。
(38)“北宋”诸句,出自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39)明季云间诸公:指明末词人陈子龙、宋征舆、李雯三人,皆松江华亭人,时称“云间三子”。
(40)原稿此处删去“不可废”。
(41)生香真色,出自王士祯《花草蒙拾》:“‘生香真色人难学’,为‘丹青女易描,真色人难学’所从出。千古诗文之诀,尽此七字。”
(42)湘真:即陈子龙(1608—1647),初名介,字卧子,一字人中、懋中,号大樽、海士,其著有词集《湘真阁》。
(43)《衍波词》:王士祯的词集。参看王士祯的词作《浣溪沙》,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一十四。
(44)“浙中诸子”:原稿作“锡鬯、其年”。
(45)参看贺铸的词作《青玉案》,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一十五。
(46)《复堂词》:谭献的词集。
(47)《彊村词》:作者朱孝臧(1857—1931)一名祖谋,字古微、一字古薇,号沤尹、彊村,归安(浙江吴兴)人。
(48)半塘老人:即王鹏运(1849—1904),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老人,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广西桂林)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
(49)临川: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其为“王荆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临川人。庐陵,即欧阳修,庐陵人。
(50)以下删去“境界稍深,便当独步本朝矣”。
(51)宋直方:即宋征舆(1618—1667),字辕文,号直方,明末清初词人,上海松江人。与陈子龙、李雯并称“云间三子”。《蝶恋花》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一十六。
(52)谭献《蝶恋花》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一十七。
(53)王鹏运《鹊踏枝》二首: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一十八、一百一十九。
(54)郁伊:同“郁悒”,郁闷,不舒服;倘恍:失意,不快。
(55)固:鄙陋,见识浅少。
(56)《菩萨蛮》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二十。
(57)《卜算子》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二十一。
(58)深文罗织: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此处指张惠言《词选》评注以所谓的微言大义对前人词的含义作牵强附会的解释。
(59)原稿此句最初为“一句境界自以后句为胜”,后改为“前句画工之笔,后句化工之笔”,最后改为现在的文字。
(60)陈正字:即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北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61)“池塘”四句,出自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之二十九。
(62)“梦窗”前删去“美成、白石”。
(63)朱子:即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州病叟、逆翁,别号紫阳。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诗人,世称朱子。
(64)“古人有句”数句,出自南宋理学家朱熹《清邃阁论诗》。王国维引文在“古人”后漏“诗中”二字,在“这般”后漏一“诗”字。
(65)“自怜”三句,出自史达祖《喜迁莺》,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二十二。
(66)“能几”两句,出自张炎《高阳台》,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二十三。
(67)文文山:即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吉安),南宋著名文学家。著有《文山集》等。参见文天祥的词作《满江红·代王夫人作》,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二十四。
(68)圣与、叔夏、公谨:分别是南宋词人王沂孙、张炎、周密。“圣与、叔夏、公谨诸公”,初稿为“宋末诸公”,后改。
(69)诚意伯:即刘基(1311—1375),字伯温,谥文成。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文成)人,故时人称“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其为“刘诚意”。著有《诚意伯文集》。
(70)季迪:即高启(1336—1373),明初著名诗人,字季迪,自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著有《凫藻集》。
(71)孟载:即杨基(1326—?)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著有《眉庵集》。
(72)和凝(898—955):五代词人,字成绩。郓城须昌(今山东东平)人。
(73)李希声:即李錞(生卒年不详),字希声,北宋诗人。
(74)《绝妙好词》:宋词选集,南宋周密编选,以选录精粹著称,以符合格律而清丽婉约为选录标准。共七卷,收词390首,专收南宋人词作,始于张孝祥,终于仇远,约成书于元初。
(75)张、范、辛、刘:即张孝祥、范成大、辛弃疾、刘过。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属江苏省)人,著有《石湖词》等。刘过(1154—1206),字改之,自号龙洲道人,湖北襄阳人,后迁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著有《龙洲词》等。
(76)原稿先作“古人云:‘小好小惭,大好大惭’,洵非虚语”,后改为“甚矣,人之贵耳贱目者之多也”,最后改为现在的文字。
(77)周鼎:周代的宝鼎,比喻高贵的人和物;康瓠:破裂的空瓦罐,比喻庸才。
(78)沈昕伯纮:即沈昕伯(生卒年不详),名纮,字昕伯,是王国维就读东文学社时的同学。
(79)晏氏父子:之北宋词人晏殊及其子晏几道。
(80)“君王”二句,出自罗隐《炀帝陵》,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二十五。此处,王国维将“忍”误作“枉”。
(81)“长陵”二句,出自唐彦谦《仲山·高祖兄仲山隐居之所》,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二十六。
(82)《卜算子》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二十七。
(83)王褒(生卒年不详):字子渊,蜀郡资中(今四川资阳)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著有《洞箫赋》《九怀》等。
(84)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九叹》《新序》《说苑》等。
(85)阮嗣宗:即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竹林七贤”之一,博览群书,尤好老庄,嗜酒能啸,擅长弹琴。
(86)左太冲:即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曾用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有《咏史诗》八首,著有《左太冲集》等。
(87)郭景纯:即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东晋著名学者,博洽多闻,好经术,擅辞赋,通阴阳历算、卜筮之术。曾注《尔雅》《山海经》《楚辞》等书。郭璞以《游仙诗》著称,刘勰说他的诗“足冠中兴”。著有《郭弘农集》等。
(88)曹:即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谥“思”,故又称为“陈思王”。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倡导写作五言诗的文人,是建安风骨最为杰出的代表。著有《曹子建集》。刘,即刘桢(?~217),字公斡,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刘公斡集》等。
(89)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著名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著有《陈伯玉文集》等。
(90)“奶奶兰心蕙性”,出自柳永《玉女摇仙佩·佳人》,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二十八。
(91)可参看柳永的词作《雨霖铃》,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二十九。
(92)苏轼也有非常有名的《蝶恋花》,全文见附录甲之一百三十。两篇《蝶恋花》可以对照着看,体悟词境的不同。
(93)《会真记》:又名《莺莺传》,为唐代元稹所作传奇,叙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为唐人传奇中的名篇,也是后来描写张珙与崔莺莺爱情故事的诗词、诸宫调、杂居之所本。
(94)儇薄:轻薄。
(95)龚定庵:即龚自珍(1792—1841),字瑟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偶赋”四句,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三五,见《定庵续集》。
(96)伯可:即康与之(生卒年不详),子博客,号顺庵,洛阳人,南宋词人。
(97)《尊前》:是辑唐、五代的词集,共260首。编者不可考。
(98)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属山东郯城)人。南北朝梁陈文学家,编有诗歌总集《玉台新咏》。《玉台新咏》,共10卷,录诗769首,以风格绮靡之艳诗居多。
(99)韦縠(生卒年不详):五代后蜀文学家,编有《才调集》。《才调集》共10卷,选录唐诗1000首,以韵高词丽为选录标准。为现存唐人选唐诗存诗最多的一种。
(100)董晋卿:此处应为“董子远”之误。董子远,即董毅(生卒年不详),字子远,清代词人,张惠言外孙,继张惠言、张琦《词选》之后,编《续词选》三卷。
(101)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编有《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合称“三朝诗别裁集”,以温柔敦厚的诗教为选录标准。
(102)诸老:指陈子龙、李雯、朱彝尊、汪森等人。
(103)袁简斋:即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著有《小仓山房诗集》《随园诗话》等。
(104)王衍(256—311):字夷甫。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西晋著名的清谈家,喜老庄学说。
(105)阿堵物:指钱。
(106)“纷吾”二句,出自屈原《离骚》。修能,指突出的才能、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