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 诗词之道
2025年08月10日
五十七 诗词之道
原文
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204)之篇,不使隶事(205)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译文
人如果能在诗词中不作赞美讽刺、呈递赠答的篇章,不写堆砌典故的句子,不用华而不实的文字,那么对于作诗词的方法门径就已了解和掌握过半了。
评析
文体之所以会昌盛,是由于作者在创作时所抒之情皆为真,所表现的也都是真实的自然与人生;而文体之所以会衰落,是由于作者在创作时并没有将自己的真性情表现出来,其文字流于表面,过于形式化,他们在无形中给自己套上了枷锁,而这个枷锁的产生是多方面的,不仅有主观原因,还有客观原因。
在中国的诗学中,本身就包罗美刺。但是如果肆无忌惮地在诗词之中表达自身的喜恶之情,那么诗词就成了作者发泄情绪的工具,而并非艺术了。同样,当诗词成为投赠干谒的形式主义之后,其内容和情感的萎缩和干涸就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在进行诗词创作的时候,如果没有真感情,那么就无法做到即事而作、脱口而出。其所作诗词之流于表面,甚为肤浅,而为了掩饰内容的空洞与无力,只能使用华丽的辞藻,引用典故来装点门面,最终所作诗词词不达意、言之无物,就没有什么境界可言了。
王国维以此则词话告诫人们,要想作品言之有物,摆脱功利主义的束缚,就一定要有超越世俗的眼光,并且远离美剌、投赠,不堆砌典故,唯有如此于诗词之道才能“过半”,不过王国维的这种想法不免过于乐观了。事实上,纯粹文学的审美并不是不美刺、不隶事、不粉饰,而是如何美刺、如何隶事、如何修饰。自然固然是一种美,但是适宜的创作技巧和修辞方式,同样能造就文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