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 论词之失

四十六 论词之失

原文

明季国初诸老(102)之论词,大似袁简斋(103)之论诗,其失也,纤小而轻薄。竹垞以降之论词者,大似沈归愚,其失也,枯槁而庸陋。

译文

明末清初诸人论词,很像袁枚论诗,其缺点在于纤细微小而流于轻浮浅薄。朱彝尊以后的词家论词,很像沈德潜,其不足在于刻板呆滞而庸俗鄙陋。

评析

此则词话可以被看作是上一则词话的补充。上一则词话,通过选本来说明词人的相似性,而此则词话则是通过词论来说明词人的指归。

袁枚是乾隆年间的词坛领袖,其主张论事主性灵,并且强调词人必须要具有真性、个性和诗才这三个要素,才能创作出形象灵活、生动鲜明,能使人产生美感的佳作。不过在论诗的时候又难免过于圆熟轻薄。明末文坛受公安派的影响,也主张性灵,且至清初不衰。等到朱彝尊始创浙西词派之后,浙西派的词人们便开始效仿南宋词,过于看重格律而忽略了性灵。因此,王国维得出结论,明末清初词人的论词风格就如同袁枚的论诗风格,而朱彝尊之后词人的论词风格就如同沈德潜论诗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