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贺新郎》词非有意为之

十六 稼轩《贺新郎》词非有意为之

原文

稼轩《贺新郎》词“送茂嘉十二弟”(23),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24)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译文

辛弃疾《贺新郎》词“送茂嘉十二弟”,谋篇布局极为巧妙,而且每一句话都有意境,这是精品中近乎神品的佳作。但他不是刻意这样写的,所以后世之人无法效仿。

评析

辛弃疾的词以豪放著称,彭孙在其《金粟词话》中称赞辛弃疾“胸有万卷,笔无点尘,激昂排宕,不可一世”。而辛弃疾也是唯一一位为王国维认可的南宋词人。辛弃疾被认可的原因在于其生于南宋,但词却极具北宋风骨。这里就存在着一个如何理解辛弃疾好用典故的问题了。

在词学史上,有很多的词评家并不认同辛弃疾作词爱用典的习惯,而王国维拈出讨论的《贺新郎·送茂嘉十二弟》一词恰恰是辛弃疾用典极多的一首。这首词除了开头和结尾对景物的描述外,中间均以典故连缀。因为是送别之词,故其所用典故多为怨事,因此悲怨之情便连绵而出,所以王国维说“章法绝妙”。

而所谓“语语有境界”,则主要是针对其用典如同己出的艺术效果而言的。王国维其实并非反对用典,而是反对那些无法将其所引用之典故融入到自己的语境中来,反而受典故所累的行为。就如同刘熙载在其《艺概》所云:“善文者满纸用事,未尝不空诸所有。”王国维一方面赞誉辛弃疾此词“能品而几于神者”,另一方面又说辛弃疾“非有意为之”。旨在说明辛弃疾在使用这一系列典故时,并非为了炫耀才学,而是处在情动之际,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些典故,又自然地其融入到作品中去,用典与作者的感情紧密相连,其所用之典均能融入进其语境之中,所以在其中看不到作者苦心经营、精心搭配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