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炫

刘炫

刘炫(约549—约617) 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沧县西)人。隋代经学家。少时以聪敏见称,与信都刘焯结伴闭户读书,十年不出,通经史诸学。自称对《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公羊》《左传》《孝经》《论语》之孔、郑、王、何、服、杜等注共十三家,皆能讲授。因伪造《连山易》《鲁史记》等,被人告发,获罪归家,以教授为务。后被召与诸儒修定五礼。开皇二十年(600年),文帝令废国子学、四门学及州县学,炫上书言学校不宜废,未被采纳。炀帝即位后,令诸郡置学官,其议源于炫。后射策高第,任太学博士。岁余,以品卑而去职。死于隋末。著有《论语述议》十卷、《春秋攻昧》十卷、《五经正名》十二卷、《孝经述议》五卷、《春秋述议》四十卷、《尚书述议》二十卷、《毛诗述议》四十卷、《注诗序》一卷、《算术》一卷。诸书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