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贸易发展
2025年10月13日
二、经济贸易发展
黄河流域是我国农耕经济的发源地。经过夏、商、周三朝,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已经确立了旱作农业体系,战国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已成为经济最为繁荣、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23]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北方农耕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北方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随之带到南方,南方长江流域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农业获得很大发展。
到隋唐时,南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隋朝修建大运河,主要功能是南粮北运,每年由南方向北方运送粮食500万吨以上。[24]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基本上全面崩溃,主要依靠江南道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25]至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经济发展水平也超过北方,南方通过运河向北方运送粮食达六七百万石[26]。至南宋,江南经济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江北,宋朝整个国家的经济基本上主要依靠江南诸路提供[27]。唐末至宋,全国文明中心由黄河流域南迁到长江流域。到元、明、清三代,南方经济发展全面超过北方[28]。
黄河流域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经济贸易中心。汉代打通“丝绸之路”,是一条东起我国、西至北非和欧洲的古代商路,我国的纺织品开始销往欧亚各国。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黄河流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通道。[29]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长期的经济中心,到唐朝末期,全国经济中心地位开始向南方倾斜,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已转移至南方,但之后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