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和保护的进展情况

二、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和保护的进展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黄河流域生态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各级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和保护措施,流域整体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但是生态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显著,黄河流域的水土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修复。《概要》指出,截至2011年年底,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了初步成效,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56万平方千米,建成淤地坝9万多座,以及大量的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年平均减少入黄泥沙4亿吨左右,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7]

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工作逐步得到重视和加强。流域内大中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污水处理率有所提高,水质有所改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能力增强;水生态保护力度加大,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8]“十三五”时期,通过科学配置、统一调度,确保引黄耗水总量不超标,全河累计供水1700亿立方米,实现黄河连续21年不断流,流域生态系统质量稳中向好。[9]

上中下游生态保护工作均取得不同程度进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上中下游生态保护的成绩,三江源等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实施,上游水源涵养能力稳定提升;中游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率达到53%;下游河口湿地面积逐年回升,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10]在植被覆盖方面,目前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为19.36%,低于全国21.63%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水平。[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