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更新带动流域内城市品质的提升

三、以城市更新带动流域内城市品质的提升

目前,随着城镇化率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发展从新增土地开发的增量扩张转向城市中心重构的存量挖潜。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时,诸如市中心衰败、人口流失、公共资源供应不足及就业结构失衡等问题将会出现。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环境方面的原因,又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原因。近年来,城市更新成为解决该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并被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和国内各大城市的探索实践所证明。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其重新发展和繁荣。从实践来看,城市更新一方面对城市建筑物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对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进行提升与延续。通过文化挖掘再造、产业经济升级、空间集约高效、民生服务提升等措施,城市更新能够有效推动城市发展,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城市更新带动城市品质的提升。

1.规划引领完善城市空间功能结构

通过合理引导和调整规划,突破空间资源约束,以创新经济对空间发展的诉求为引导,调整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以释放土地空间。一是要从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着手,改变土地用途单一模式,注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突破传统城市规划功能分区的原则,强调功能的混合利用开发,增加土地利用的兼容性,更好地适应创新产业灵活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加快构建复合多元化空间,推进高端服务业与创新经济的融合发展;四是减少低端产业空间,构建兼具研发、办公与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化产业空间形态。

2.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评估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能力,协调城市更新与土地准备、棚户区改造等其他存量土地开发模式的关系,通过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引导街区空间紧凑型发展,提高物理空间布局的邻近性与可达性,提升大型公共设施物理空间品质,增强其与周边活力地区的联系强度,激发公共空间的共享性与社交功能。

3.以城市更新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落实智慧城市要求,鼓励利用城市更新的契机,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提高智慧路灯、智慧井盖、智慧泊车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安全快速的通信网络和智能多元感知体系,为智慧城市管理提供智慧基础设施和智慧信息支撑,提高城市的现代管理能力。

4.在城市更新中推进城市绿色发展

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城市更新过程,通过城市更新推动基本生态控制线,开展生态修复专项研究,鼓励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增加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推广绿色建筑;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实施污染工业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促进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

近期,国内许多省市各自开展了城市更新的探索和实践,并已经初步展现了阶段性成效:2019年2月,深圳市就《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2020年7月,上海成立城市更新中心,推进旧区改造、旧住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及其他城市更新项目;2020年8月,广州市提出把城市更新工作与“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进行衔接。可见,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将会成为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新常态。在高质量发展愿景下,黄河流域的城市更新,不再是简单的拆与建,而是面向城市理念、经济发展、社会活力、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等全方位的深化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