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经济活动和人口聚集的核心区域,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城市群人口密集,集中了黄河流域60%以上的人口。从人口集聚程度来看,2017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总面积为65.2万平方千米,占黄河流域8省(自治区)(不包括四川省)面积的1/5(21.2%);2017年总人口为1.9亿人,达到了黄河流域省(自治区)总人口的56.5%。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人口聚集为城市带来规模效应和生产率提升的同时,也刺激了需求,为城市的进一步开发和投资带来更多的机会。在落户门槛逐步降低的趋势下,产业经济发达、资源配套完善的大中城市对人口更加具有吸引力。
二是城市群占据黄河流域70%以上的经济总量。2017年黄河流域城市群GDP为12.5万亿元,占黄河流域GDP的68.2%。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主导着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命脉,每个城市群都是所在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核心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各城市群的人口、GDP均在各省(自治区)占有很高的比重,特别是在西部省(自治区)尤为明显。如兰州—西宁城市群所在的青海部分,面积只占青海省的8%,但是却集聚了全省71.7%的人口,GDP达到全省的72.3%。相对于全国而言,由于资源和环境的限制,城市群对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发展举足轻重。从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来看,山东半岛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2017年GDP占黄河流域的37%,在2019年中国地级市GDP排名中,青岛和济南分别位列第14位和第20位,以青岛和济南为中心城市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山东省的总体经济发展中同样发挥着重要功能。
三是城市群是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由于城市群拥有良好的教育、科研资源,良好的现代化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体系,巨大的市场空间、就业空间和社会发展空间,以及相对较高的消费水平与服务环境,因而吸引科研教育资源、资本要素、人力资源要素等源源不断地向其集聚。
四是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的协同创新发展中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及辐射功能。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集聚了大量的研发中心和服务机构,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基地。城市群各城市间紧密的联系促进了知识与技术的溢出和扩散。通常情况下,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总是先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动集聚,重要科研机构和科研、技术人员也总是先向大城市流动和配置,而技术成果则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流动,从而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也是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是城市群具备较强的整体竞争力。在城市群内部,各个城市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形成高效的产业分工,使城市群的整体优势大于单个城市;随着城市间的关系由竞争转向合作,城市群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不断深化,则单个城市与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都将上升。因此,过去社会中通常关注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如武汉和广州之间的竞争,但是现在转向关注武汉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竞争、长三角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
六是沿黄城市群是黄河文化的容器和坐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承载区。黄河文化的发展,也是一座座城市的变迁史。这些城市共同穿越了时间的长河,连成一部厚重的黄河文化史。黄河流域城市群囊括了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多朝古都和13个历史文化名城,是黄河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区。黄河文化同时也是驱动城市群形成发育的重要因素,比如,西夏文化驱动着宁夏沿黄城市群的形成发育,秦唐文化驱动着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形成发育,齐鲁文化驱动着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形成发育。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是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