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衡量一个区域水资源丰富与否的核心指标,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水资源量之和扣除其间的重复计算量。[3]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流域平均年降水量是水资源总量重要的相关指标。
从水资源总量及其相关指标来看,黄河流域水资源相对匮乏是不争的事实。水利部发布的《201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水资源总量2904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993.3亿平方米,地下水资源量8191.5亿平方米,平均年降水量651.3毫米,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7.1%,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30.7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在全国各水资源一级区[4]中,黄河区水资源总量797.5亿立方米,平均年降水量496.9毫米,地表水资源量690.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15.9亿立方米,分别排在第7,8,7,7位;同期长江区水资源总量10549.7亿立方米,平均年降水量1059.8毫米,地表水资源量10427.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580.5亿立方米。[5]
无论是与长江流域还是与全国平均相比,黄河流域各项指标均揭示了该流域水资源保障的严峻形势。从水资源总量来看,黄河流域占全国的比重仅为2.8%,仅相当于长江流域的7.6%;从地表水资源量来看,黄河流域占全国的比重仅2.5%,仅相当于长江流域的6.6%;从地下水资源量来看,黄河流域占到全国的5.1%,相当于长江流域的16.1%。在降水量方面,2019年黄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相当于全国平均的76.3%、长江流域的46.9%。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96.9毫米,折合降水总量3950.25亿立方米,比1956—2000年均值大11.1%,属于降水颇丰的一年。而1999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仅为398.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3165.98亿立方米。同时,黄河流域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6]
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整体呈现出振荡增加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地表水资源量增加,地下水资源量则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流域水资源总量从1998年的549.48亿立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797.5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1.8%;地表水资源量从1998年的447.97亿立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690.2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2.1%;地下水资源量从1998年的352.61亿立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415.9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