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生态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2025年10月13日
一、上游生态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黄河上游生态脆弱性特征显著,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并影响区域生态和高寒环境,自然条件特殊,地质条件复杂且稳定性差,草地环境恶化严重,自然灾害多发。
气候暖干化趋势下的区域生态正在发生变化。近50年来,黄河上游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变化空间差异突出,整体暖干化趋势明显,局部出现暖湿现象。[17]由于气候暖干化、人类放牧、矿石开采、地质构造作用等因素影响,水源地湖泊面积、地下水位、径流量、山体积雪面积及冻土层厚度等多项指标趋于下降,进一步导致区域生态和高寒环境发生深刻变化。[18]
黄河上游山脉众多、东西高低悬殊,气候条件多样且年、季变化大,区内差异显著,自然条件特殊;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岩石多已变质,谷深坡陡,断裂构造发育,稳定性较差。青铜峡下游至河口段的银川盆地、呼和浩特盆地以及六盘山西侧的陇西盆地均属于灾害性地震带。[19]部分区域自然灾害多发,宁蒙河段易出现冰凌洪水及悬河灾害;严冬季节易形成冰凌洪水灾害;河段水沙关系有所恶化,河道淤积抬高、主槽淤积萎缩、行洪能力下降。[20]
黄河上游的草地退化或荒漠化导致草地环境日益恶化。黄河上游地区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975—2007年土地荒漠化面积共增加了3499.76平方千米,其中沙质荒漠化面积增加3407.62平方千米,盐碱质荒漠化面积增加了92.14平方千米。[21]黄河上游是众多生物种群栖息的地区,但在干旱半干旱区域复杂的地理环境背景下,其生态脆弱性较为显著。部分生物及其种群数量呈现锐减趋势,受威胁的物种占比为15%~2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0%~15%)。